[实用新型]防雨防尘防盗锁芯及钥匙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0692.7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3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勇 |
主分类号: | E05B27/08 | 分类号: | E05B27/08;E05B19/0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张晓萍 |
地址: | 325000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雨 防尘 防盗锁 钥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锁具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门锁及车锁等通用锁体配套的防雨防尘防盗锁芯及钥匙。
背景技术
常用锁具大都为弹子锁,而弹子锁锁芯的弹子孔大都为径向设置,不仅钥匙容易配制,甚至用一薄片物拨转锁内芯,即可开锁,防盗性能差。目前,市场上公开的各种防盗锁具,在弹子排列及钥匙结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有的是在钥匙的齿牙和导向槽部位采取一些结构性措施,但仍存在互开率高及仿造较容易的缺陷。还有的是将钥匙本体制成三面开齿的多形状,虽然防盗效果有所改进,但制作工艺复杂。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智商犯罪不断增加,盗窃技术也更加巧妙,因此,研发新型的防盗锁芯十分必要。另外,现有的弹子锁锁芯,其钥匙插孔多为畅开式,没有防尘、防雨措施,容易造成锁芯的锈蚀或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防止技术和暴力盗开,提高锁具防盗性能,而且互开率低、并能有效避免仿造的防雨防尘防盗锁芯及其钥匙。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锁芯的外套和内芯上对应设有挡键槽,挡键槽内装有带斜面的挡键,在外套的圆周壁上与挡键对应部位设有外挡键弹性顶紧组件,内芯的圆周壁上设有与钥匙孔连通的弹片孔,孔内布设有异形弹片和弹片压簧,锁芯开启端设有钥匙插孔封门组件,与锁芯配套的钥匙双面开有四排齿牙。
所述钥匙插孔封门组件具有一个安装在锁芯开锁端的封门盖和一对相互接触的封门滚键、两滚键的两侧部位与固定在封门盖内侧壁上的回位弹簧连接。
所述封门滚键的闭合接触面为弧形。
所述弹性顶紧组件由挡键弹子、压紧弹簧和封堵构成。
所述内芯上的弹片孔为8~12个双排对称布设。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防雨防尘防盗锁芯及钥匙,采用异形弹片结构,能够大大降低技术开启和暴力开启的几率,并能有效地防止各种技术工具的盗开,其钥匙齿形的变换数量为6万~160万,使钥匙互开率极低,该锁芯具有使用安全、制作简便、造价低等优点,可与各种门锁和车锁的锁体配套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挡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挡键的侧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异形弹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与锁芯配套的钥匙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防雨防尘防盗锁芯及钥匙包括内芯1、外套2、挡键3、挡键弹子4、压紧弹簧5、封堵6、弹片孔7、弹片压簧8、异形弹片9、回位弹簧10、封门盖11、滚键12、定位槽13、定位销钉14、内挡键槽15、外挡键槽16、钥匙插孔17、钥匙18,各构件组成整体锁芯。其中,内挡键槽15、外挡键槽16为两对,并分别对称设在内芯1和外套2的圆周壁上。两个挡键3分别置于内、外挡键槽15、16内。在外套2的圆周壁上与外挡键槽16对应部位设有挡键弹性顶紧组件,该组件由挡键弹子4、压紧弹簧5和封堵6构成,挡键弹子4与挡键3相触接,并在压紧弹簧5的压力作用下将挡键3推向内芯1的中心。内芯1的弹片孔7为8~12个双排布设,分别与两个挡键3位置对应,异形弹片9(参见图4)通过回位弹簧10连接在弹片孔7内,可沿弹片孔7上下移动,由于异形弹片9采用的是异形外廓,可大大降低技术开启和暴力开启的几率。参看图5、图6,钥匙插孔17设在内芯1的中心部位,与之配套的钥匙18为直板状,双面开有四排齿牙,当其插入钥匙孔后,其齿牙推动异形弹片9将挡键3推入外挡键槽16内,与内挡键槽15脱离,即可旋转内芯1,实现锁体的开启,由此大大减少钥匙的互开率。锁芯开启端设有钥匙插孔封门组件,该组件具有一个通过定位槽13和定位销钉14安装在锁芯开锁端的封门盖11和一对封门滚键12,两滚键的两侧部位与固定在封门盖11内侧壁上的回位弹簧10连接,当钥匙18拔出后,两滚键12在回位弹簧10的压力下相互接触闭合,能够防止灰尘、雨水进入钥匙插孔17内,两滚键12的闭合接触面为弧形,便于钥匙18的插进和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勇,未经李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06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删除方法及应用删除装置
- 下一篇:利用针对本地检查点的卸载程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