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材打圈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1486.8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17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祯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祯胜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张绍严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材 打圈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线材打圈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一般线材接续,除了最普遍的在线材端头打端子连接外,尚有需打成圈状,以提供设备或环境的需求;而常用的线材端头打圈成型方式,由于市售的机具中并没有专用的打圈机,因此大都以端子机充用;端子机具有一可上、下位移的冲头,冲头底端藉模具固设若干具不等长度的冲子,模块对应设在冲子下方的座体上,当冲头向下冲击,利用冲子的斜面压制模块向内位移,使预设在模块中的线材端头被模块挤压而形成圈状;
前述方式仍存在下列缺欠:
其一,基本上端子机是用在线材端头打端,并不适用打圈用途,况且端子机体积庞大、笨重且购买成本高,除使用不便利外,也不符合经济效益;
其二,端子机的输出功率和冲击力量大,因此不仅耗电,相对的冲子及模块的撞击也会发出高分贝的噪音,导致产生巨大震动和令人不适,另其冲击力量太大,相对于仅要简单的将线材弯折曲挠成圈状所需的施工作业而言,显然并不匹配;
其三,由于端子机的冲击力量大,冲子及模块必需紧密的锁固在模具和座体上,因此其作业便利性不佳,且受冲子及模块的冲压,也有断损之虑,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材打圈机,解决了目前没有专用的线材打圈机、使用端子机充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平台,该平台后方设有控制电路箱,该平台的右、后、左侧边分别设有气压缸,各气压缸的伸缩杆上分别连接有供线材打圈的右刀具、后刀具及左刀具,各刀具分别具有不同弧度的刀口,以能进行不同阶段的线材打圈作业;线材定位模具,设在平台上,平台在线材定位模具中央向下设有穿孔;以及下气压缸,设在平台下方对应穿孔的位置上,下气压缸的伸缩杆上设有中心支杆,中心支杆穿设在穿孔中,并向上凸伸出穿孔上方或向下缩入穿孔下方;各气压缸与控制电路箱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各气压缸受控制电路的控制而能依序将各刀具、中心支杆伸出进行线材打圈作业。
其中,平台在右刀具、后刀具及左刀具上分别设有定位元件,各定位元件中设有轨道,各刀具位在各定位元件中的轨道上位移,能各以一预定的方向,进行线材打圈作业;
平台下方四边分别设有脚架,以供支撑平台站立于平面上;
平台藉由至少一支连接杆与控制电路箱相连接;
控制电路箱设有脚踏式开关,该脚踏式开关与控制电路箱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可透过脚踏压该脚踏式开关,以启动控制电路,令控制电路控制各刀具、中心支杆依序伸出进行线材打圈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专为将线材端头弯折曲挠,并成型为圈状;体积小、重量轻、占空间小而可灵活运用于各种场所;各刀具及线材定位模具可视线材的外径不同尺寸任意更换,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份放大示意图;
图5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进行线材打圈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线材打圈机,其设有一平台11,该平台11后方设有控制电路箱21,该平台11的右、后、左侧边分别设有气压缸12、13、14,各气压缸12、13、14的伸缩杆上分别连接有供线材打圈的右刀具121、后刀具131及左刀具141,各刀具121、131、141分别具有不同弧度的刀口122、132、142,以能进行不同阶段的线材打圈作业;平台11上设有线材定位模具15,平台11在线材定位模具15中央向下设有穿孔16,平台11下方对应穿孔16的位置上设有一下气压缸17,下气压缸17的伸缩杆上设有中心支杆171,中心支杆171穿设在穿孔16中,而能向上凸伸出穿孔16上方或向下缩入穿孔16下方;各气压缸12、13、14、17与控制电路箱21的控制电路相连接,各气压缸12、13、14、17受控制电路的控制而能依序将各刀具121、131、141、中心支杆171伸出进行线材打圈作业。
如附图5至附图8所示,进行线材打圈时,可将线材31端头置入线材定位模组15上,藉由中心支杆171支撑线材31端头的圆心,及各刀具121、131、141依序向前冲压线材31端头(刀具121→刀具131→刀具141)使各刀具121、131、141以不同的刀口将线材31端头弯折曲挠,成型为圈状,达成可自动的将线材31端头弯折曲挠成圈状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祯胜,未经陈祯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14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分体式空调的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