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型混流式风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1691.4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3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建东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F04D29/38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瑜声 |
地址: | 132021吉林省吉林市龙潭***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型混流式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流式风机,尤其涉及一种增压型混流式风机。
技术领域
日前,混流式风(二次蒸汽及尾汽)机(泵)应用已经日趋广 泛。它主要有机体、叶轮、叶翼、紧固螺帽、锥形导流帽、进风口、 出风口等组成。上述的混流式风机的叶毂和主流道为圆锥型、柱型 结构。汽(气)体沿轴向进入叶轮,其流动方向与轴线成某一偏角。 众所周知,汽(气)体的流动具有强烈的三维特征。在国际上该机 广泛地应用于热能(二次蒸汽及尾汽)回收再利用的工况中,达到 降低能耗和节省能源的目的。
现在混流式风机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出口端流体压强不高 和不稳定问题,影响其在更广泛工况条件下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增 压型混流式风机,以提高其出口端的平均有效压强、稳定性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增压型混流式风机,主要有机体、叶轮、叶翼、紧固螺帽、 锥形导流帽、进风口、出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叶轮叶翼的 尾端增设有变角叶翼。
本实用新型增压型混流式风机与现有的的混流式风机相比,由 于本实用新型增压型混流式风机具有变角叶翼的叶轮,可提高其出 口平均有效压强及稳定性,使其更加广泛的适用于各类工况条件下 二次蒸汽及尾汽的回收利用的工艺中,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混流式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1—锥形导流帽 2—紧固螺帽 3—叶轮
4—叶翼 5—变角叶翼 6—压力表阀
7—机体 8—出风口 9—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下。
实施例
从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增压型混流式风机,主要有机体7、 叶轮3、叶翼4、紧固螺帽2、锥形导流帽1、进风口9、出风口8,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叶轮3叶翼4的尾端增设有变角叶翼5。
图2为现有混流式风机的叶轮结构示意图,从图1和图3可见, 本实用新型增压型混流式风机的叶轮3,与图2所示的现有混流式 风机叶轮3区别在于:位于叶轮3的叶翼4尾端新增设有变角叶翼 5。用紧固螺帽2将加工好的具有变角叶翼5的叶轮3定在机轴上, 然后再将锥形导流帽1罩在紧固螺帽2上,并通过螺纹与本实用新 型增压型混流式风机的机轴连接固定。在机体7上安装有压力表阀 6,二次蒸汽、尾汽从进风口9进入,在具有变角叶翼5的叶轮3 增压下,经出风口8进入再利用系统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造 价低,结构简单,投资少的特点;可以有效的提高出口压强和稳定 性,更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工况下的二次蒸汽、尾汽的热能回收利用 工艺中,进一步降低生产装置的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建东,未经冯建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16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前轮旋转后轮高尔夫球车
- 下一篇:甲壳素生产过程中水洗和真空吸滤结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