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净化器载体压入数控机床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1864.2 | 申请日: | 2008-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52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万卓非;史玉民;王立新;刘丽珠;姚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光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130012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净化器 载体 数控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净化器载体压入数控机床。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在汽车行业中汽车净化器的载体压入的技术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它既要根据技术指标以一定的压力把载体压入到筒体内,还要保证在压入过程中始终保持技术指标中要求的压力,否则载体会在净化器使用的过程中,在筒体内由于压紧力不够产生松动,然后在震动状态下把载体振碎;现在在汽车制造行业中普遍采用手动调整压力的液压机构把净化器的载体压入筒体内的方法,该方法虽然简单、效率也高,但是由于是手动调压的液压设备,在载体压入筒体的过程中,由于液压机构压力不稳定,所以,当压力高时容易在载体压入的过程中把载体压碎,压力低时又不能很好的把载体压入到筒体内,因此制造汽车净化器过程中由于载体压入设备的不稳定造成加工精度低,制造出来的汽车净化器的外壳表面质量粗糙,并且密封性差、泄漏量大、废品率极高,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净化器载体压入数控机床,解决了常用手动调整的压力液压机构把净化器的载体压入到筒体内方法所产生的加工精度低、密封性差、泄漏量大及废品率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数控装置控制载体压入筒体,在载体压入筒体的过程中,由于数控装置实时的采集液压装置的压力并反馈到数控装置中,使压入载体的压力始终是技术指标要求的压力,如果由于载体或筒体的原因造成压力过高或过低,数控装置会及时的产生报警信号,通知操作人员及时处理问题;这样制造出来的净化器表面质量好、尺寸精确、载体和筒体的磨擦力大小准确、密封性好、泄漏量小;目前在汽车净化器各种产品中,根据汽车净化器的工作原理,汽车净化器的载体是在其外面包裹上一层耐热的玻璃纤维棉,然后压入到承装载体的筒体内,由于采用数控装置,所以能精确保证汽车净化器载体压入的压力;其结构是由床身、导向座、底座、托板、导入模具、尼龙垫、压头、螺钉、中板、上板、传感器连接座、螺母、挡铁、螺母传感器螺钉、挡盖、光栅、传感器、支撑杆、液压缸、托板导杆、托板限位器及滑套所组成,其中支撑杆和底座位于床身上部,支撑杆的下端与导向座相连接,导向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床身上,支撑杆的上端通过螺母固定在上板上,此外支撑杆并通过两个滑套为中板起导向作用;上板的上面固定有压载体的液压缸及挡铁;在中板的中央上部设有传感器连接座并与液压缸相连接,传感器设在中板的下面,并通过螺钉、挡盖与中板上面的传感器连接座相连接,传感器通过螺钉与压头相连接,压头通过螺钉与尼龙垫相连接;在中板的左端设有托板导杆,在托板导杆的下端设有托板,托板与导入模具相连接;在床身的一侧设有安全保护光栅;藉由上述结构,在工作时,接通电源,按启动按钮,使整个设备启动完毕,并在数控装置中设定加工工件所需压力,然后安装工件,即把汽车净化器的筒体放在底座上,再用玻璃纤维棉捆绑好载体放在导入模具上,按下启动按钮,液压缸带动压头、中板、托板及托板导入模具上的载体一起向下移动,当托板迂到限位器后,停止运动,但中板及压头继续向下移动,把载体压入筒体内,此刻与压头连接在一起的传感器实时的把压头的压入压力传递给数控装置,数控装置也实时的调整压力;如果出现由于筒体或载体质量不合格,引起的压力与设定的压力有偏差超出技术指标要求,则产生报警,或者在加工过程中有人进入到加工区域,则安全保护光栅也会启动报警器;如果正常,压头在把载体压入到筒体正确位置后,会触发限位行程开关,液压缸带动中板、托板及托板上的导入模具一起向上返回到启动位置,准备进行下一工件的加工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范围广,适用于各种汽车净化器载体压入加工;采用数控装置能及时采集载体压入过程中的压力,可以及时避免由于压力偏差产生的质量问题,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光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春光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1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K04-0144物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金属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