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密封配电变压器的膨缩特性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2923.8 | 申请日: | 2008-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26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瑞春 |
主分类号: | G01F17/00 | 分类号: | G01F17/00;G01F23/02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长春市新时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栾淑华 |
地址: | 136200吉林省辽源***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配电 变压器 特性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对全密封配电变压器初始油注入量的确定而采用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全密封配电变压器是配电系统中十分重要的电气设备,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变压器发生故障,就将导致全线大面积停电,不仅会给居民用电带来不便,而且会给企业造成停产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那么,促使变压器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经实践观察表明:关键是变压器出厂前其初始注油量不准确。一般情况下全密封电器在出厂前最终的腔体内都装有绝缘油。常规的做法是在制造过程中先注入满额的绝缘油,待元件自然冷却后补油至满额。再由底部放油阀放油至真空吸附或压迫散热器强制放出一部分绝缘油,这种做法不能准确控制初始注油量的平衡。造成初始注油量不均。变压器易发生异常运行。初始注油量偏多时,造成全密封变压器在额定上限运行时超过膨胀量运行的要求。压力释放阀动作或油箱永久变形。而初始注油量偏少时,造成全密封变压器在额定下限运行时超过收缩量运行的要求。造成油箱变形发生短路。因此,如何在制造过程中准确掌握变压器初始油的注入量一直是该领域长期以来渴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提供一种全密封配电变压器的膨缩特性测定装置,目的在于通过该变压器的膨缩特性测定装置所测得数据,能够准确计算出变压器初始油注入量,从而解决该领域长期以来渴望解决的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如下所述:该实用新型包括箱体、真空表、压力表、油标柱、油位尺、真空泵、换向阀和连接管,它是在箱体上设置真空表、压力表、油标柱和油位尺,在箱体顶部与底部分别设连接管,并将顶部连接管与换向阀主通道相连接,而将换向阀两选择通道分别同真空泵进、出口相连接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了上述结构,可通过该装置向被测变压器注入或吸出腔体油的方法,经油位尺得出额定膨胀量和额定收缩量,从而获得额定膨缩量。再根据额定膨缩量及相关公式便能计算出能够满足额定膨缩量要求的绝缘油体积即额定注油体积,也就是初始注油量。不仅如此,该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灵活、性能稳定可靠、数据准确可信、确保安全运行、适宜大力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全密封配电变压器的膨缩特性测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的全密封配电变压器的膨缩特性测定装置是在箱体1上安装设置真空表2、压力表3、油标柱4和油位尺5,在箱体1顶部与底部分别设连接管6、7,并将顶部连接管6与换向阀8主通道相连接,而将换向阀8两选择通道分别同真空泵9的进、出口相连接。
测量前,箱体1内注入绝缘油,真空表2、压力表3、油标柱4分别给出真空、压力数值和油面高度,测量时,首先将本装置通过底部连接管7与被测变压器的放油阀相连接,记录下油位尺5的数值。将换向阀8旋至注油侧,起动真空泵9向被测变压器内注油,加压至最大,等油压不变化时(约45分钟)记录下油位尺5的数值,通过计算可得出额定膨胀量(Vpze)数值。将换向阀8旋至放油侧,起动真空泵9将被测变压器内的油抽出,抽至压力最小,等油压不变化时(约45分钟)再记录下油位尺5的数值。通过计算得出额定收缩量(Vsse)数值。由于额定膨缩量(Vpse)=额定膨胀量(Vpze)+额定收缩量(Vsse),据此便可得出额定膨缩量(Vpse)。然后再由绝缘油的膨胀系数K=0.0007/℃和绝缘油的比重D=0.9g/cm3并设定变压器油温在105℃到-40℃范围变化。能够满足额定膨缩量Vpse要求的体积为额定注油体积Ve。Ve=Vpse/[105-(-40)]K;再由初始注油量的重量G=Ve/D。这样就能计算出全密封配电变压器初始注油量。以下是利用本实用新型对吉林省电力公司城网改造工程制造的S9M的系列全密封配电变压器在出厂前所作的膨缩特性试验结果。
不同型号变压器初始注油量计算表单位:千克、d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瑞春,未经朱瑞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29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