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向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3746.5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90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桑好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新耀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5/00 | 分类号: | F16H35/00;F16H37/00;F16H7/06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384天津市华***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特别涉及一种单向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复印机上使用单向传动机构,结构复杂,不可靠,寿命低,成本高。内圈单向离合器价格便宜。但是,采用内圈单向离合器不易构成单向传动机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向传动机构。采用内圈单向离合器构成的单向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驱动轴(6)上依次套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内圈单向离合器(4),上方的内圈单向离合器外套接上链轮(8)和下方的内圈单向离合器外套接下链轮(9);在与驱动轴(6)附近并与驱动轴(6)平行的中间轴上套有轴向固定连接的中间齿轮(13)和中间链轮(12);在与驱动轴(6)附近并与驱动轴(6)平行的从动轴(16)上套有轴向固定连接的从动齿轮(14)和从动链轮(15);中间齿轮(13)与从动齿轮(14)啮合,上链轮(8)由上链条(10)和中间链轮(12)连接;下链轮(9)由链条(11)与从动链轮(15)连接。
上链轮(8)下方有上隔套(3)和下链轮(9)下方有小隔套(1)和大隔套(2),上链轮(8)上方有压圈(5)。
上链轮(8)和下链轮(9)通过径向深沟轴承(7)与在驱动轴(6)连接。
本实用新型效果是:
内圈单向离合器容易购置,价格便宜。但是,采用内圈单向离合器不易构成单向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独特地设计了采用内圈单向离合器的单向传动机构,机构简单,性能可靠,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向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机构采用内圈单向离合器构成单向传动机构,属国内外首创。
驱动轴做正反向旋转,驱动轴经内圈单向离合器构成的单向传动机构联结传到从动轴做单向旋转。
参见图1采用内圈单向离合器4组成的链轮组8和9,8和9结构相同但安装相反。驱动轴6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链轮组8靠内圈单向离合器4的作用传动扭矩,链轮组9靠内圈单向离合器4的作用空转;驱动轴6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链轮组9靠内圈单向离合器4的作用传动扭矩,链轮组8靠内圈单向离合器4的作用空转。由电机带动驱动轴6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链轮组9经链条11,带动链轮15顺时针方向旋转,从动轴16与链轮15是固定联结,所以从动轴16也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齿轮14带动齿轮13作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3与链轮12是固定联结,所以链轮12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经链条10,带动链轮组8逆时针方向空转。反之,当电机带动驱动轴6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链轮组8经链条10,带动链轮12逆时针方向旋转,链轮12与齿轮13是固定联结,所以齿轮13也作逆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3带动齿轮14作顺时针方向旋转,齿轮14与从动轴16是固定联结,所以从动轴16仍做顺时针方向旋转。此时,顺时针方向旋转的链轮15,经链条11,带动链轮组9作顺时针方向空转。
总之,电机带动驱动轴6正反向旋转,经单向传动机构转换,从动轴16总是单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调换链轮组8和链轮组9的上下位置,从动轴16则总是单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动轴16的转向根据工作需要确定,然后就可确定链轮组8和链轮组9的上下位置。
4,内圈单向离合器结构的特点:
参见图1在链轮组8和9中,于单向离合器4的两端装入两个径向深沟轴承7。这两个轴承7的作用保证链轮运转灵活,同心,耐久。在链轮组8和9之间,设置上隔套3,设置小隔套1和大隔套2。经螺钉压紧的压圈5,借助隔套3,1,2把链轮组8和9中的径向深沟轴承7的内圈压在驱动轴6的轴肩上,形成力闭合联结。而链轮组8和9仍可以靠径向深沟轴承7的外圈旋转。本设计保证链轮组8和9无轴向滑动,大大提高了单向离合器4的寿命。
内圈单向离合器4和径向深沟轴承7构成单向离合器组;
由压圈5,上隔套3,小隔套1和大隔套2,径向深沟轴承7的内圈组成力闭合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新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新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37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