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100.9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08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实;付江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春信制冷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6/00 | 分类号: | A61B16/00;A61G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融生 |
地址: | 300384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实验 低温 解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解剖台,特别涉及一种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
背景技术
生物实验室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时,为保证其生物活性的稳定和效价水平的真实,而通常需要在低温(-4-6℃)状态下进行。在此之前相关的产品中没有专门此类设备。而是在简易的冰水中进行操作,条件简陋,重要的是不易控制试验条件,不能准确反映生物活性物质(如酶类等)的真实水平,影响最终实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本采用高智能控制设备,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可以人工控制的低温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的实验环境,很好的保障了控制的精度和工况的稳定。同时,受控工作区的三面采用通透性好的钢化玻璃材质,能更好的进行观察和实施监控。三维立体送风和侧下四面回风,并经过高效过滤器净化处理,使得整个受控工作区域处于一种恒定低温和无菌状态,保证其生物活性的稳定和效价水平的真实。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其特征在于:不锈钢支架上方连接工作台面,工作台面上连接由不锈钢外皮、两侧的玻璃窗、前上方的玻璃挡板组成的上罩,上罩外前面下方设有工作窗口;上罩外前面上方设有触摸智能控制器;上罩外下方设有集水箱,集水箱下方连接排水管和截止阀;集水箱的右上方为冷风机,冷风机下方为加压风机。上罩内面设有橡塑保温层;上罩内上方有高效过滤器,冷风机连接加压风机,加压风机出口连接高效过滤器;上罩内壁设有回风夹层,上罩内下侧的回风夹层上有回风孔,回风夹层下方连接冷风机侧回风口;冷风机的冷凝水管连接制冷室外机组;上罩内壁上方设有紫外杀菌灯和照明灯。
制冷冷风机连接在上罩内下方设制的不锈钢固定风机底座上。
上罩下方的不锈钢支架底端有脚轮。
本实用新型效果是:
主要功能: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能实现常温(26℃)下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可以人工控制的进行低温(-4~6℃)提取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的实验环境。在此实验条件下,能保证被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稳定和效价水平的真实,比以往应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中的低温工作台更精确可靠。采用触摸智能控控制器控制解剖台内的温度,操作方便、灵活,配合数字显示工作面的温度和设定温度,更加直观、精确。工作台的底部设置收集箱,可收集低温状态下产生的冷凝水。
产品用途: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是为保证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和效价水平的真实而专门设计的。主要用于生命、医药科学研究实验室在受控工作区,精确温度控制和无菌状态,可保证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的实验有一个标准化的试验条件。
产品特点:
1、常温(26℃)条件下实现操作台内低温(-4-6℃)开放式作业。
2、特殊冷风均流技术,温度均匀精度高(±1℃)。
3、低噪音运行,节电操作,环保、节能。(噪音<60dB)
4、专用温控设备,精确可靠,温控范围:-4-6℃,材质精良,质量上乘,美观大方。
5、人性化设计,数字显示工作面温度和设定温度,操作方便。
6、三维立体冷风幕技术。
7、两侧透明挡板,便于监控。
8、配备抗菌,耐腐蚀,耐酸碱不锈钢工作台面。
9、保持受控操作区无菌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外形主视图
图2是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外形侧视图
图3是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内部主视图
图4是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内部左视图
图5是生物实验低温解剖台内部右视图
图中:1、高效过滤器,2、侧面玻璃窗,3、正面玻璃窗,4、冷风机,5、加压风机,6、冷凝水排水管,7、回风箱,8、不锈钢支架,9、不锈钢工作台,10、冷凝水收集箱,11、紫外杀菌灯,12、照明灯,13、回风孔,14、智能控制器,15、风机箱,16、脚轮,17、工作窗口,18、风机底座,19、室外机组,20、橡塑保温层,21、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春信制冷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春信制冷净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1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