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金属联箱管柱翼型暖通散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154.5 | 申请日: | 2008-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60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裴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世伟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30天津市红***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金属 管柱 暖通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翼型暖通散热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非金属联箱管(散热器横管)与导流管(散热器纵管)经组合装配,其结合部位的密封性是通过密封胶粘接并在外部用环箍进行加固来实现的柱翼型暖通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的各种柱翼型暖通散热器,联箱管都是由铜管、铝翼材管或钢管等金属材料经过钻孔、焊接散热器接口等工序制造,联箱管与导流管进行组装、焊接、密封性检测、表面处理、喷涂等工序最后成为柱翼型暖通散热器。
在暖通散热器的生产过程中,焊接是一个特殊工序,联箱管与两端散热器接口的焊接,联箱管与导流管的焊接,一般采用钎焊、氩弧焊、和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方法,在焊接过程中受焊接温度、焊接速度、焊接方法、焊料等因素的影响,难免产生虚焊、假焊、焊接变形、焊缝开裂等不良,这些不良部位容易产生泄漏或潜在泄漏,虽然,散热器产品出厂前要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密封性检查,但无法完全消除泄漏,特别是那些潜在泄漏的部位,在实际供暖中随着热媒温度、压力的变化,这些不良部位不能承受变化的压力时便产生了泄漏。暖通散热器材料腐蚀也是产生泄漏的一个原因,特别是处于散热器下部的联箱管腐蚀速度更快,这是因为我国集中供热水质偏于碱性,PH值在8—12之间,对于铝散热器和钢制散热器更容易产生电化学腐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非金属联箱管,和金属导流管进行装配成型,其接触面采用密封胶粘接密封,在其外部用环箍进行加固的柱翼型暖通散热器。它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散热器泄漏。
本实用新型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1)散热器联箱管采用耐压强度≥1.0Mpa,热变形温度≥90℃的塑料管材,或经注塑成型同等材质的零件。(2)联箱管两端的散热器接口,由金属材料黄铜或不锈钢制成,与非金属联箱管的连接,采用螺纹加密封胶或经超声波焊接机嵌装在联箱管两端。(3)非金属联箱管和导流管之间在原焊接部位增加非金属的连接接头,接头的材质和联箱管一致,接头的上部和联箱管通过注塑或超声波焊接成为一体,接头的下部为锥体,锥体顶端直径¢16~22mm,高度15~25mm,根部直径大于顶部直径1.0~1.4mm,中间开设两道1.5×0.3凹槽。(4)导流管为金属管,可以是铜管、铝翼材管、或不锈钢管,导流管也可与铝翼材管胀接,成为复合型暖通散热器,如铜管和铝翼材管胀接,成为铜铝复合导流管、不锈钢管与铝翼材管复合胀接成为不锈钢铝复合导流管,胀接后导流管两端的内孔也加工成锥体,并和连接接头的锥体尺寸相匹配,两锥体的间隙量在0.05~0.15mm之间。(5)联箱管和导流管在装配机上进行装配,装配前在连接接头锥体和导流管内孔配合面处分别涂密封胶,经晾置后压装。(6)装配后在密封结合部位导流管外部套装一不锈钢钢带式环箍并紧固。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首先解决暖通散热器焊接泄漏问题、由焊接生产变为机械装配式生产,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密封性能同时也节省了焊料(一个¢22铜管接头消耗的铜焊丝4g左右),也节省了焊接过程中的电能、可燃气体消耗,减少了废气排放,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另外非金属联箱管代替金属联箱管节约大量的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降低了产品的材料成本,同时也避免了联箱管因腐蚀产生的泄漏。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三幅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主视图
图2是整体注塑联箱管视图
图3是铜铝复合导流管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如下进行:
一.零部件生产准备
1按图2生产整体注塑联箱管(件号2)两件,每只联箱管上注塑出四个连接接头,联箱管材质为尼龙66加20%玻璃纤维增强。
加工过程如下:(1)注塑,在1000g注塑机上注塑成型,注塑后去掉联箱管上的分模线,在夹具中固定并浸泡在水槽中24小时。(2)联箱管两端螺纹处,装配散热器接口(件号1),其材质为H59锻件,装配前结合面处涂尼龙—酚醛密封胶粘剂,晾置3~5分钟,装配后室温固化24小时。
2.按图3加工铜铝复合导流管四件:序号6铜管,材质为TP2,外径¢21.9mm,壁厚0.6,mm:序号5铝翼管材,材质为6063,内经¢22.3mm,平均壁厚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世伟,未经裴世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1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承肩端面跳动测量仪
- 下一篇:浴暖无烟环保多用锅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