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464.7 | 申请日: | 2008-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1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钱强;李彬;李竹滨;边城;刘聪;陈延军;周秋芬;王丽波;曹贵贞;刘荣;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667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062658河北省青县***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管 淬火 设备 辅助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管淬火设备,特别是一种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
(二)背景技术
目前钢管的淬火方法主要为两种,即淬火槽淬火和台架淬火,具体可分为“喷淬+内旋转轴流淬火(钢管旋转)”、“浸淬+内直线轴流淬火(钢管不旋转)”、“浸淬”、“喷淬”、“内外直线轴流淬火(钢管不旋转)等,且均采用高速喷流淬火方式。上述方法的缺点是设备结构复杂、需要占用较大空间和场地;维护保养不便;设备造价较高。钢管内喷淬火工艺是近年开发的一种新型淬火方式,即在钢管内通过高速喷流的淬火介质来进行淬火冷却,但是现有的钢管内喷淬火设备存在问题是:在淬火冷却过程中钢管容易变形,另外对于管端加厚的钢管,由于加厚部位的淬火冷却能力不足而影响淬火效果。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在淬火冷却过程中钢管因定位可靠而不易变形、能有效提高钢管管端加厚部位的冷却能力、且结构简单、造价较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的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与钢管内喷淬火设备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由管端夹持装置、夹持旋转辊装置、支撑旋转辊装置和管端外喷淋装置组成,上述装置均为单独固定,其中靠近内喷淬火设备一端的管端外喷淋装置亦可固定在内喷淬火设备上;管端夹持装置为钳式结构,即由两个对称的夹子夹持固定管端,保证淬火过程中钢管位置固定;夹持旋转辊装置由夹持辊、转动板和辊子支撑板构成,夹持辊为位于钢管两侧且沿轴向对称均布设置的两排锥状轮子,通过夹持辊夹持钢管来保证其径向位置并使钢管在淬火过程中可以沿其轴向自由收缩;支撑旋转辊装置由支撑辊和支撑架构成,支撑辊通过中心轴可在支撑架上转动,支撑轮表面呈V型,支撑旋转辊装置均布于钢管底部,用来支撑钢管的径向位置,并使钢管在淬火过程中可以沿其轴向自由收缩。
一种上述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端夹持装置的两个对称的夹子为半圆形。
一种上述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端外喷淋装置为环喷式结构,其由上部入液管和喷淋环构成,液态高压淬火介质自喷淋环上的孔中喷出至淬火钢管表面。
一种上述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管端外喷淋装置为水墙式结构,其由底部入液管和喷淋墙构成,液态高压淬火介质自喷淋墙上的孔中喷出至淬火钢管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钢管在淬火过程中定位及保持可靠,使钢管的热胀冷缩得以自由进行;钢管在淬火过程中可实现均匀冷却,特别是对有加厚端的钢管,能有效提高钢管管端加厚部位的冷却能力;且结构简单、造价较低、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四)附图说明
图1为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端夹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持旋转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支撑旋转辊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前端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尾端喷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端喷淋装置 2.管端夹持装置 3.夹持旋转辊装置 4.淬火钢管 5.支撑旋转辊装置 6.尾端喷淋装置 7.上部入液管 8.喷淋环9.喷淋墙 10.底部入液管 11.夹持辊 12.转动板 13.辊子支撑板 14.支撑辊 15.支撑架 16.夹子。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该钢管内喷淬火设备的辅助装置,与钢管内喷淬火设备配合使用,由前端喷淋装置1、管端夹持装置2、夹持旋转辊装置3、支撑旋转辊装置5和尾端喷淋装置6组成;前端喷淋装置1固定在内喷淬火设备上,如图5所示,为环喷式结构,其由上部入液管7和喷淋环8构成,液态高压淬火介质自上部入液管7进入喷淋环8上的环形空间并在压力作用下自环形空间内侧喷淋孔喷出至淬火钢管4表面,完成对钢管前端辅助淬火作用;管端夹持装置2为钳式结构,如图2所示,即由两个对称的半圆形夹子16夹持固定管端,保证淬火过程中钢管4位置固定;夹持旋转辊装置3,如图3所示,由夹持辊11、转动板12和辊子支撑板13构成,夹持辊11为位于钢管4两侧且沿轴向对称均布设置的两排锥状轮子,通过夹持辊11夹持钢管4来保证其径向位置并使钢管4在淬火过程中可以沿其轴向自由收缩;支撑旋转辊装置5,如图4所示,由支撑辊14和支撑架15构成,支撑辊14通过中心轴可在支撑架15上转动,支撑辊14表面呈V型,支撑旋转辊装置5为两组且均布于钢管4底部,用来保证钢管的径向位置,并使钢管在淬火过程中可以沿其轴向自由收缩;尾端喷淋装置6,如图6所示,为水墙式结构,其由底部入液管10和喷淋墙9构成,液态高压淬火介质自喷淋墙9内侧的孔中喷出至淬火钢管4表面,完成对钢管4尾端辅助淬火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机械厂,未经华北石油管理局第一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