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软质缓冲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组用热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543.8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1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曾涛;张联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10/40;B30B1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蕴华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软质 缓冲 锂离子电池 极组用 热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扁平体锂离子电池极组热压整形的带软质缓冲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组用热压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比能量,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无记忆效应而广泛应用在便携设备上。但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也同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锂离子电池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将电池的极组热压整形到规定的厚度范围,然后进行入壳封装。如图1所示,目前进行热压整形的热压机,主要包括上压板1,下压板3及托盘2,操作时,扁平体极组5放置在水平托盘2内,托盘置于上、下压板之间,极组5在上、下压板的夹持压力下完成整形;但因与极组直接接触的上压板1及托盘2均采用质地坚硬的不锈钢材质,放置在托盘内的极组的极耳6处又是极组的最厚的部位,因此在上、下压板垂直挤压下极耳6处受到的压力最大,如图3所示,由于钢质的上压板1及托盘2均比极组5的硬度高,所以极耳6被压入极组5体中,直接压迫介于正负极板间的隔膜,会使其受损使电池安全性下降;此外,托盘2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变形或磨损,同样会使处于不同位置的极组体承受不同压力,并使压力大处的隔膜变薄,同样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软质缓冲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组用热压机,在热压整形过程中使极组直接与软质缓冲层接触,缓冲受压强度,从而降低对极组极耳位置处隔膜的压力,并减小因托盘变形磨损造成对极组的损伤,达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的目的。
一种带软质缓冲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组用热压机,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及位于上、下压板间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压板底面及托盘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软质缓冲层。
所述的软质缓冲层的厚度是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提供的带软质缓冲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组用热压机在与极组直接接触的上压板底面及托盘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软质缓冲层,因此,在热压整形过程中使极组受压强度得到缓冲,从而有效降低对极组极耳位置处隔膜的压力,并减小因托盘变形磨损造成对隔膜及极片的损伤,达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热压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池极组采用传统热压机进行热压整形的效果示意图;
图4是电池极组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热压整形的效果示意图。
图中:1上压板,2托盘,3下压板,4软质缓冲层,5极组,6极耳。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是一种带软质缓冲层的锂离子电池极组用热压机,包括上压板1,下压板3及位于上、下压板间的托盘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压板1底面及托盘2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软质缓冲层4;上述的软质缓冲层的厚度是2~5mm,软质缓冲层采用的材料为耐热的硅橡胶等材料,在实际加工制作中通过将硅橡胶压注到上压板1底面及托盘2上表面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是:
由于在热压机的上压板1底面及托盘2上表面分别固定设置了具有一定柔韧性的硅橡胶软质缓冲层4,加压时,使极组5位于两层软质缓冲层4之间,由于硅橡胶软质缓冲层的硬度小于极组4的硬度,从而降低了极耳6处的压力,使各个位置的受力相对均匀,且在压力作用下,极耳6不同于在现有设备中压入极组5体中,而是嵌入软质缓冲层4中,从而降低了对局部隔膜的损坏,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和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走式联合收割机麦秸二次切割装置
- 下一篇:基于电力线载波技术的收发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