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入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733.X | 申请日: | 200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42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盛;吉跃华;赵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0 | 分类号: | H01M10/40;H01M10/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闫俊芬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极组入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手机电池的电池极组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使锂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自行车、电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MP3,耳机等电子器件的电源上。
锂离子电池结构是由电池芯、电池壳、电池盖等部件组成。其中电池芯,简称极组(J/R),是锂电池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电池的电源。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中,有一道工序动作是将极组放入电池壳内部中,这样电池的电源就能与人和其它材料隔离,从而保护极组和人的安全。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中,通常称这道工序为入壳工序。
入壳工序是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如果入壳工序没有做好,就容易造成极组的挫伤,导致电池正负极的接触,引起电池的短路,从而造成电池的损坏,甚至电池的爆炸,危害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如何减少和杜绝入壳挫伤,是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的一个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有效的避免入壳挫伤现象,提高电池生产安全性的锂离子电池极组入壳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极组入壳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所述装置包括入壳导向定位块,极组插子,左、右真空吸盘,电池壳定位夹具;所述入壳导向定位块内设置上、下相邻的楔形极组导向槽、矩形电池壳定位槽及倒楔形电池壳导向槽;入壳导向定位块上方设置极组插子;入壳导向定位块下方分别设置左、右真空吸盘;所述左、右真空吸盘下方设置电池壳定位夹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锂离子电池极组入壳装置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左、右真空吸盘将电池壳壳口张开,使电池壳顶端中部壳口宽度增加0.1~0.2mm。这样即避免现有技术中因电池壳内凹造成的极组挫伤。又因为电池壳壳口的张开,使得入壳空间增大,极组入壳更为容易。
2.入壳导向定位块上部是极组导向部分,既极组导向槽,其与极组宽面的接触面是斜面(见图2),斜面与垂直面形成的角度约为2°~3°。这样极组导向槽上端开口大,方便于极组的放入;下端开口最小部分尺寸A(见图4)比电池壳宽面部分的内壁口小0.05~0.1mm。极组导向槽与极组厚度面的接触面是一组平行面。两平面的间距C(见图5)比电池壳厚度部分的壳内壁口小0.05~0.1mm。这样能够很好的保证极组不与电池壳壳口接触,保护极组不被电池壳壳口挫伤。
3.入壳导向定位块下部是电池壳导向定位部分(见图2),它由电池壳导向槽、电池壳定位槽、电池壳高度定位面I、吸盘放入口II四个部分组成(见图4和图5)。电池壳导向槽主要用于电池壳插入入壳定位块时的导向,其高度根据电池壳高度设定,一般为5mm,且槽面与垂直面形成的角度为5°~7°;电池壳定位槽主要用于极组入壳过程中,电池壳的定位、限位。其厚度方向尺寸B(见图4)比电池壳厚度尺寸大0.1~0.2mm,宽度方向尺寸D(见图5)比电池壳的宽度尺寸大0.05~0.1mm。电池壳定位槽的深度尺寸E实验值为3~4mm。电池壳高度定位面是由极组导向槽处的尺寸A与电池壳定位槽尺寸B(见图4)、极组导向槽处的尺寸C与电池壳定位槽尺寸D(见图5)的尺寸差形成的。其主要起到电池壳高度定位、电池壳壳口保护的作用;电池壳导向槽和电池壳定位槽的宽面有一个吸盘放入口(见图5),其宽度尺寸F一般比吸盘直径大5mm,高度方向与电池壳高度定位面高度一致。电池壳导向定位部分的结构能够很好的对电池壳进行插入导向、精确定位、限制电池壳的壳口被左、右真空吸盘张开的幅度、并保证电池壳壳口张开后的电池壳的中心面与极组导向槽的中心面重合、保证极组导向槽口始终在电池壳内壁范围内,从而避免电池壳壳口因左、右真空吸盘张力过大而导致形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入壳导向定位块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入壳导向定位块主视图
图4是图2中,极组导向槽和电池壳导向定位部分的连接部分纵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极组导向槽和电池壳导向定位部分的连接部分纵向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7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