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防盗报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4797.X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68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卜凤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卜凤悦 |
主分类号: | G08B13/22 | 分类号: | G08B13/2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宏祥 |
地址: | 300110天津市南开***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防盗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报警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带有电源的被保护物品的智能防盗报警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防盗报警系统或装置有多种,如利用红外传感器、CCD图像传感器以及超声传感器等等进行报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成本高、体积大,不便随身携带;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可靠性不高。尤其是用于带有电源的被保护物品的防盗报警器,通常由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组成。发射装置包括与振动传感器相连的单片机,单片机输出信号给发射模块,发射模块将信号发射出去的同时控制回应装置做出设定回应;接收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接收模块、识别模块和接收信号回应装置,所述发射装置输出的信号经接收模块输出到识别模块,识别模块控制回应装置做出设定回应。但是当识别模块接收不到信号时,接收装置的识别模块不能做出识别,相应地回应装置没有任何回应,因此经常会造成防盗报警器被破坏后物品失控,接收装置不能及时报警,造成物品被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被保护的有源物品始终处于监控状态的智能防盗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智能防盗报警器,包括与被保护物品相连接的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接收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接收模块、识别模块和信号回应装置,所述发射装置输出的信号经接收模块输出到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控制信号回应装置,所述识别模块为单片机,当单片机接收不到信号时,所述单片机控制信号回应装置作出设定回应。
所述单片机的型号是89C2051或89C4051或89C5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报警器被破坏后,接收装置接收不到自认的信号,接收装置的单片机控制信号回应装置作出设定回应,使被控有源被保护物品始终处于监控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防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收装置的电路框图。
附图标记:1、接收模块,2、识别模块,3、信号回应装置,4、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防盗报警器,包括与被保护物品相连接的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其中,所述接收装置包括电源4和依次相连的接收模块1、识别模块2和信号回应装置3,所述发射装置输出的信号经接收模块1输出到识别模块2,所述识别模块2控制信号回应装置3,所述识别模块2为单片机,当单片机接收不到信号时,所述单片机控制信号回应装置3作出设定回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一、接收装置的接收模块接收来自发射装置的含有编码的信号,接收模块对信号进行解码后,输出到单片机,单片机对信号进行检测、识别并驱动回应装置做出相应的回应,当接收模块接收到触碰信号时,驱动回应装置做出相应于触碰的反应,例如:蜂鸣器发出嘀嗒声或显示灯发出连续的亮光等;当接收模块接收到被保护物体存在的信号时,驱动回应装置做出相应于被保护物体存在的反应,例如:蜂鸣器不发出声音或显示灯发出间隔的一闪一闪的亮光等。
二、当接收模块接收不到被保护物体存在的信号时,单片机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接收信号进行检测,当连续几个时间间隔检测不到信号时,控制回应装置作出设定反应进行报警,例如蜂鸣器发出刺耳的警笛声等。
本实用新型接收装置的单片机不断地检测、识别信号的有无与正确,使被保护物品始终处于监控状态。
本实施例包括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两部分,被保护物品是电动车的蓄电池,由于电动车蓄电池本身带有电源,本实施例的发射模块设计成无源模块,发射模块包括振动传感器、单片机、RF发射芯片几部分,发射模块工作时,振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经偏置电路后输入单片机,单片机对接收的来自振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进行编码,并将实时地通过RF发射芯片发送出去。若发生偷车现象,振动传感器检测到振动信号,单片机通过RF发射芯片发出电动车受到触碰的触碰信号。若振动传感器发送来的信号为正常信号,即没有发生振动的信号,单片机也实时通过RF发射芯片发射被保护物体存在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卜凤悦,未经卜凤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47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边缘像素提取及处理方法
- 下一篇: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侧挂式背钳分体式挂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