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电子标签的安全密封锁盒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75353.8 | 申请日: | 200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17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高长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纳新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G09F3/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 庆 |
地址: | 300384天津市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标签 安全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防护及信息快速采集领域,特别是电子标签信息快速采集安全防护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包装箱包内的物品信息量越来越多,由于电子标签具有信息量大、可远距离快速采集的优势,使包装物越来越多地应用电子标签。较好的安全防护措施一般采取密封和电子标签分开的方式,这样即便电子标签记录了包装内物品所有的信息(如厂家、品牌、批次、生产日期、数量、价值、技术指标、品质认证、应用条件、有效期等等),但无论何种密封方式均可能被人为地打开并复原。每当物品转移到另一处,在不能确认包装在运输转移过程中是否被开启过的前提下,单纯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就不能确认包装内物品与转移前的信息是否一致。因此,每当包装物品转移到新的地方,都要打开包装重新清点、确认,无疑这将加大人力清点成本,削弱了电子标签识别功能,转移交接效率将很低。如果转移多处,成本提高将更为严重。另外,电子标签与条码的应用区别在于计算机系统可对电子标签数据实现远距离自动快速采集,效率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和电子标签合在一起的安全密封锁盒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带电子标签的安全密封锁盒,包括由一次性开启锁片将上盖和下盖固接在一起的安全密封锁盒,其特征在于:在安全密封锁盒下盖的正下方或侧下方设有电子标签盒,电子标签盒内装有电子标签。
所述的电子标签包含物品的品名、规格、价格、厂家、品牌、批次、生产日期以及其它必要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物品包装箱包采用带有电子标签的安全密封锁盒时,由于一次性开启锁片一旦被开启,将不能被复原;所以使用该密封锁盒的箱包在转移交接过程中,只要观察密封锁盒未被开启,即可确保包装内物品与转移前一致。在距离接受天线15米范围内,计算机系统可自动直接采集电子标签信息,确认包装内物品的所有信息,十分便捷、准确。
附图说明
图1-1、1-2是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两种原理示意图;其中,1上盖,2下盖,3一次性开启锁片,4电子标签盒。
图2-1、2-1是本实用新型可采用的两种样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盖,2下盖,3一次性开启锁片,4电子标签盒。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实例示意图,其中,1上盖,3一次性开启锁片,4电子标签盒,5密封箱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1-1-2:带电子标签的安全密封锁盒,包括由一次性开启锁片3将上盖1和下盖2固接在一起的安全密封锁盒,该安全密封锁盒可以确认密封是否被人为开启过,在安全密封锁盒的上盖1和下盖2重合的窗口内衔接部位设有一次性开启即遭破坏的锁片3,在锁盒下盖的正下方或侧下方设有电子标签盒4,电子标签盒内装有电子标签。
所述的电子标签包含物品的品名、规格、价格、厂家、品牌、批次、生产日期以及其它必要信息。
所述的电子标签盒4与安全密封锁盒下盖是整体注塑在一起的。
参见图2-1,2-2:安全密封锁盒的上盖1和下盖2都有一个长方形窗口,当上盖关上后,两个窗口重合,一次性开启锁片3两侧有弹性倒钩,此时将锁片插入窗口,锁片两侧弹性倒钩在盒内向两侧弹开,无法退出,就将上盖和下盖紧紧锁住。如要开启该密封锁,只有将锁片掰折破坏掉,才能将锁打开。电子标签盒4位于下盖的正下方或在安全密封锁盒的侧下方。电子标签盒4与安全密封锁盒的下盖2是整体注塑在一起的,电子标签盒内嵌装电子标签。
参见图3,每当物品转移到另一处,需要将密封物品装入密封箱包5,密封箱包封装后,电子标签盒位于箱包内壁,可被计算机系统采集天线直接自动扫描读取数据信息。本实用新型带电子标签的安全密封锁盒上盖1将开启机关覆盖住,只有将锁片3掰折破坏掉,才能打开密封锁上盖,露出箱包开启机关,才能将箱包开启。由于本实用新型带电子标签的安全密封锁盒开启后的不可恢复性,证明箱包已被人开启,必须开包清点包内物品。如果本实用新型带电子标签的安全密封锁盒完好,可确认箱包未被开启,可直接远距离(15米内)批量读取电子标签4信息,大大提高了交接清点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纳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纳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53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