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进气加热环保节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6576.6 | 申请日: | 200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5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维林 |
主分类号: | F02M31/093 | 分类号: | F02M31/093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云和 |
地址: | 063010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加热 环保 节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节油器,尤其是一种通过提高燃油燃烧率达到节省燃油的发动机进气加热环保节油器。
背景技术:
节油器作为一种安装在发动机油管前后的一种节油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燃油发动机上,通常节油器采用分子分化作用使积碳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进而减少积碳对发动机的损害。在这种条件应用中,由于节油器中磁场强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积碳燃烧的质量,而且只是提高了燃烧后质量,无法真正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进气加热功能,可使燃油在发动机中充分燃烧,从而提高燃油效率的发动机进气加热环保节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环保节油器,包括加热装置、进气装置,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主体由三个不同口径的套管套装而成,其外套管与中套管上端口之间装有上密封盖,中套管上端口装有法兰密封盖;外套管与内套管下端口之间装有下密封盖,中套管与内套管形成的隔腔与内套管贯通,该隔腔通过尾气输入管与发动机排气口连接,内套管下端口连接尾气输出管;外套管上设置有与进气装置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外套管与中套管形成的隔腔通过径向半圆状挡板和轴向挡板构成空气加热腔;进气装置的进气管经三通一路由冷空气输入管与加热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另一路经进气温度调节阀接入热空气输出管;该热空气输出管一端与加热装置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对发动机进气进行加热,使燃油燃烧充分,尾气排放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也增强了发动机的爆发力,减少了积碳形成,节省了燃油;另外,套管状的加热装置主体易于清理积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回位弹簧1,拉板2,阀体3,拉线4,电子温度显示仪5,热空气输出管6,操纵杆7,上密封盖8,法兰密封盖9,中套管10,轴向挡板11,尾气输入管12,外套管13,下密封盖14,内套管15,径向半圆状挡板16,冷空气输入管17,进气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发动机进气加热环保节油器,由加热装置和进气装置两部分构成。该加热装置的主体由三个不同口径的套管套装而成,其外套管13与中套管10上端口之间装有上密封盖8,中套管上端口装有法兰密封盖9;外套管13与内套管15下端口之间装有下密封盖14,中套管10与内套管15形成的隔腔与内套管15贯通,该隔腔通过尾气输入管12与发动机排气口连接,内套管15下端口连接尾气输出管;外套管13上设置有与进气装置连通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外套管13与中套管10形成的隔腔通过径向半圆状挡板16和轴向挡板11构成空气加热腔;进气装置的进气管18经三通一路由冷空气输入管17与加热装置的进气口连接,另一路经进气温度调节阀接入热空气输出管6;该热空气输出管6一端与加热装置的排气口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进气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进气温度调节阀由圆饼型阀体3、拉板2、回位弹簧1、操纵杆7、拉线4构成,阀体3通过其旋转轴与拉板2一端连接,拉板2另一端通过拉线4与操作杆7连接,拉板2旋转反方向装有回位弹簧1。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空气输出管6与发动机进气口结合部装有电子温度显示仪5。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发动机排出的尾气经过尾气输入管12进入中套管10与内套管15形成的隔腔,之后再经内套管15由尾气输出管排出。
与此同时,冷空气一路由冷空气输入管17进入外套管13与中套管10形成的空气加热腔,在此和中套管10与内套管15形成的隔腔中的热尾气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热空气再由热空气输出管6进入发动机。
上述进气过程中,如果进气温度太高,可通过进气温度调节阀来调节气温,通过阀体的调节,进气的温度得到一定的控制,从而达到辅助作用。如果阀体3全部打开,空气将不通过空气加热腔直接进入发动机气缸。
电子温度数字显示仪5可使进气温度直观显示,以利于及时调节进气温度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维林,未经李维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65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外定位锁定型空心钉板股骨颈内固定系统
- 下一篇:汽油机挺柱孔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