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6620.3 | 申请日: | 200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9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忠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00河北省保定***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循环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器,特别是冷热水分流高效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属太阳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普遍应用在家庭、宿舍、宾馆等场合的加热设备。常用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是将集热管的开口端插入蓄水箱内,依靠集热管充分吸收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将其转化为热能,加热蓄水箱中的水再供给用户使用。这种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存有下述问题:1.集热管内的热水与蓄水箱内的冷水交换过程都是在集热管内进行,集热管内的热水因密度低上行,蓄水箱中的冷水因温度低密度大下行,冷热水交换过程通常集中在集热管管口与蓄水箱连接部位,在冷热水交换处易形成紊流而阻碍热水上升速度,从而影响冷热水循环效率;2.普通集热管由玻璃外管和玻璃或金属材质内管构成,两管之间热封抽真空,这种结构的集热管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导致太阳能热水器造价偏高,影响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在农村的广泛普及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之缺陷而提供一种冷热水分流运动的高效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高效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构成中包括蓄水箱和集热管,集热管上端插入蓄水箱内,其特别之处是:所述集热管3沿蓄水箱1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排,其中,一排为热水循环排、另一排为冷水循环排,所述集热管两端贯通,集热管下端插入连通水槽4中。
上述高效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所述集热管由贯通的内管3-2、外管3-1和密封圈3-3组成,内管套装在外管内,两密封圈位于两管之间,密封圈和两管之间的环形间隙形成保温层3-4。
上述高效循环式太阳能热水器,所述外管为玻璃件、内管为玻璃或金属件,内管外表面涂敷选择性吸热涂层。
本实用新型针对普通太阳能热水器冷热水交换集中在集热管内进行而影响循环效率的问题进行了结构改进,它采用两排两端贯通的集热管分流冷热水的循环方式,使水的升温速度快于普通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约50%。此外,针对普通集热管制造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改进集热管结构,集热管的内管与外管之间由密封圈隔绝真空形成保温层,该项改进可降低集热管生产成本近一半,从而显著降低太阳能热水器的造价。上述优点使本实用新型有望成为现有普通太阳能热水器的替代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中各部件的标号表示如下:1.蓄水箱;2.冷水入口;3.集热管;3-1.外管;3-2.内管;3-3.密封圈;3-4.保温层;4.连通水槽;5.热水出口;6.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本实用新型构成中包括蓄水箱1和集热管3,蓄水箱上设有冷水入口2、热水出口5和排气口6,集热管上端插入蓄水箱内。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集热管两端贯通,集热管沿蓄水箱的长度方向设置两排,图1中位于左边的一排为热水循环排、位于右边另一排为冷水循环排,位于热水循环排的集热管插入蓄水箱内的部分最好高于位于冷水循环排的集热管插入蓄水箱内的部分,集热管下端插入连通水槽4中,集热管安装数目可根据蓄水箱容量而定。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所用的集热管由贯通的内管3-2、外管3-1和密封圈3-3组成,外管为玻璃件、内管为玻璃或金属件,内管外表面涂敷选择性吸热涂层。内管套装在外管内,密封圈位于两管之间,密封圈和两管之间的环形间隙形成保温层3-4。该结构的集热管制造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将热水循环排的集热管面对阳光照射的方向,热水循环排的集热管在太阳光辐射能量作用下将水加热,热水在该排集热管内上行进入蓄水箱;冷水循环排的集热管因接受不到阳光照射,蓄水箱内的冷水经冷水循环排的集热管下行进入连通水槽,该热水器的冷热水分路循环,热水上升不受阻,故水的升温速度大大加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忠,未经李建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66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