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套导向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6729.7 | 申请日: | 200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26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常宝河;张建峰;刘凤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9/16 | 分类号: | B21B39/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淑敏;刘伟 |
地址: | 056015河北省邯郸市复***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线棒材轧制生产线中的导向装置,属线棒材轧制线中导向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参阅图2。线、棒线轧制生产线中的活套导向装置由活套架1、进口导向轮2、出口导向轮3、导向槽4等组成,轧件12起套后,呈一定弧线状态的轧件与导向槽4的槽底滑动摩擦接触,使导向槽4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磨损,影响轧件12导向过程中的稳定性,引发出口端顶钢事故;此外,活套架出口至后轧机10的进口导位7距离段的轧件并非平直状态,也呈弯曲状,弯曲状轧件与进口导位7的夹板会发生局部接触摩擦,造成夹板粘铁皮现象,轻微的粘铁皮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严重的粘铁皮就会引发进口端顶钢事故;还有,为方便后轧机进出口导位7的安装,导向槽4与进口导位7之间必须留有一段距离,进口导位7的进口口径又较小,当轧件12带有镰刀弯或头部不规矩时,便会出现喂不进进口导位7的情况,也导致出口端顶钢。上述结构的活套导向装置导向可靠、安全性差,有必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导向性、安全性差之缺陷的活套导向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称问题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活套导向装置,构成中有活套架、进口导向轮、出口导向轮及导向槽,其改进在于,所述出口导向轮的后面增设辅助导向轮,辅助导向轮的轮面与导向槽的槽面等高。
上述活套导向装置,所述辅助导向轮后面增设小喇叭,小喇叭活动铰接于导向槽上,其大喇叭口进口端对应辅助导向轮、小喇叭口出口端对应下一轧机的进口导卫。
上述活套导向装置,所述进口导向轮的进口端增设大喇叭,其大喇叭进口端对应前一轧机出口导卫、小喇叭出口端对应进口导向轮。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在出口导向轮后面增设辅助导向轮后,使导向槽与轧件之间由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可防止导向槽的快速磨损,增强轧件的运行平稳性,进而降低出口端顶钢事故;
2.增设的辅助导轮对起套后弯曲的轧件有向上支撑的作用,使轧件变成平直状态,再经小喇叭的导向,可以把轧件准确平稳的导入到下一轧机的进口导位中,即可避免弯曲轧件与下一轧机进口导位夹板间摩擦出现的粘铁皮现象,右可防止因活套架与下一轧机进口导位的距离过远出现的轧件喂不进现象,;
3.增设的小喇叭可使由辅助导向轮出来的轧件顺利进入下一轧机的进口导卫中,与辅助导向轮共同起到既安全又导向的双重作用;
4.进口导向轮端增设大喇叭后,由于大喇叭的进口口径较大,可有效的控制规范轧件的运动方向,防止高速运行的轧件在出现导入故障时朝着后轧机方向乱窜,使后一轧架机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护;
本实用新型适宜作为线、棒材轧制生产线中的导向装置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活套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零部件标号分别为:1—活套架、2—进口导向轮、3—出口导向轮、4—导向槽、5—辅助导向轮、6—小喇叭、7—进口导卫、8—大喇叭、9—出口导卫、10—后轧机、11—前轧机、12—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在于,在出口导向轮3的后面增设辅助导向轮5,辅助导向轮5与其它导向轮一样为可自由旋转的导向轮,其轮面与导向槽4的槽面等高,以稍高于导向槽4的槽面为宜。
仍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在辅助导向轮5的后面还增设了小喇叭6,小喇叭6通过销轴活动铰接于导向槽4上,装卸方便,其大喇叭口进口端对应前面的辅助导向轮5、小喇叭口出口端对应后轧机10的进口导卫7。
仍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还在进口导向轮2的进口端增设了大喇叭8,大喇叭8固定于活套架1上,其大喇叭口进口端对应前轧机11的出口导卫9、小喇叭口出口端对应进口导向轮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邯郸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6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软切换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图像类数字内容发送、接收方法及其发送器和接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