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腐蚀坑深度测量仪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8829.3 | 申请日: | 200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5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平;王向东;胡小平;马丽微;汪兵;贾书君;杨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钢铁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范光前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腐蚀 深度 测量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深度测量装置。主要适用于金属出现局部腐蚀以后腐蚀坑深度的测量。
背景技术
各种金属在使用过程中,除了会出现均匀腐蚀,还会出现局部腐蚀。金属局部腐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腐蚀,腐蚀以一个个深孔的形态存在,并可能最终导致金属穿孔。这种腐蚀在一些管道及压力容器中比较常见,对设备的破坏力很大。因此,在对这种腐蚀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时候,需要一种设备对其腐蚀孔深度进行直接的测量。本实用新型设备就是基于这种需求而发明。
对于腐蚀的评价,通常手段是测量其腐蚀失重,再以腐蚀失重除以试样面积计算出金属的腐蚀速率,从而得到金属在这一环境中的使用寿命。这一手段适合于均匀腐蚀,但是,局部腐蚀,特别是腐蚀,并不能使用这一手段来评价。经常金属构件已出现了腐蚀穿孔,不能使用,而其计算出的腐蚀速率确很小,还能使用很长时间。显然这一手段并不适合腐蚀。在常规腐蚀速率计算不能被使用的情况下,需要一种设备直接测量金属腐蚀最深孔的深度,通过腐蚀孔深度和金属构件壁厚的比较,直接估算出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
这一测量仪首先要求精度高,对于薄壁管件,由于管壁薄且腐蚀坑浅要求很高的精度才能准确估算出管材使用寿命。其次,测量仪要求量程足够大,能测量不同深度的腐蚀孔,满足不同厚度的管件测量。最后,测量仪要求探针的针头细且硬度高,在多次测量中不变形,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目前,还没有符合这些要求的测量仪。比如,申请号(200620098572.9)阶梯孔深度测量仪的精度不够,探针不符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直接测量腐蚀坑深度的仪器,用于直接评估腐蚀对于金属的破坏性及直接估算金属构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思路直接。主要仪表为千分表,通过千分表来直接测量腐蚀孔深,千分表的探头需要改为针状,针头要细,并且强度要高,否则影响测量精度。千分表被固定在一个有着底座的支架上,千分表可以在支架上下移动。底座要求厚重,保证千分表测量时稳定,底座还需具有光滑的平面,需要作为载物台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作为腐蚀坑深度测量的专用量具,具有直接可读性。
(3)用来评价腐蚀金属构件使用寿命,具有直观性和科学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腐蚀坑深度测量仪示意图。
图1中,旋纽1,旋纽2,支架3,支架4,千分表5,载物台6,探针7,千分表的仪表防尘帽8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旋纽1用来固定支架3;旋纽2用来调节支架4上下移动其高度;支架3和支架4连接在一起用来固定千分表5;载物台6需用不锈钢制作,表面光滑且平整;千分表5为上海精密仪器仪表公司产品型号,规格0-12.7mm,量程12.7mm,精度0.001mm,探针7材料为不锈钢
0Cr18Ni9Ti,00Cr18Ni9N,00Cr25Ni6Mo3N、0Cr15Mn10Ni2Mo3Si3CuN、1Cr18Mn10Ni5Mo3N,其材料具有耐腐蚀、强度高、硬度大、使用寿命长的特性,其探针7的形状为圆锥体形,长度为15-45mm,探针上端的固定端直径0.5-3.0mm,向下端延伸逐渐变细成针尖形状。
本新型的探针长度20-25mm探针上端的固定端直径1.0-2.0mm,向下端延伸逐渐变细成针尖直径0.02-0.2mm。
本新型探针7最佳的尺寸,长度为25mm,固定端直径为2mm,探针尖直径0.2mm。
具体测量方法和步骤:
1)放置试样于载物台6上,于探针7旁边,紧靠着探针。
2)旋转支架侧面大小两旋纽1、2,调节探针7的高度到试样下表面以上,所要测量深度以下。
3)旋转支架侧面大旋纽1,固定千分表6仪表盘。
4)提起千分表6仪表盘上的防尘冒8,将试样放置到探针的正下面,轻轻放下防尘冒8,就可以进行测量。
5)测量不同部位腐蚀深度时,需要提起探针7,才能移动试样。
6)纪录下每次的千分表6表盘读数,试样上表面读数减去需要测量腐蚀坑读数为腐蚀坑的深度,设备精度为±0.0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钢铁研究总院,未经钢铁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8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造微像素液晶显示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节能燃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