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装电潜泵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9018.5 | 申请日: | 200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0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见;管虹翔;齐桃;李伟;纵封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04D29/24 | 分类号: | F04D29/24;F04D29/04;F04D29/00;F04D13/08;F04D1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宁;关畅 |
地址: | 10001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装电潜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泵,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抗气性能的混装电潜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着伴生气,电潜泵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承担着将石油在井内增压,举升至地面的作用,因此伴生气过多会使电潜泵的特性变差。根据使用经验,泵性能的恶化程度与泵吸入口处含气量有密切的关系。含气量过高时,电潜泵性能急剧恶化,并且会发生气锁、气振等现象,影响泵的使用。
在使用电潜泵时,对于含气量较高的油井,一般采取加深泵挂深度及使用气体分离器的办法。加深泵挂深度,利用深处压力高,气体能够被更大程度压缩的办法,降低电潜泵吸入口处的含气率,从而使电潜泵能够顺利运转,但是加深泵挂深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若电泵下入深度过深,需要过长的电缆,使成本增加。使用气体分离器,能够将部分游离气从产液中脱离,排到油套环空当中,从而降低电潜泵吸入口处的含气率,使电潜泵能够顺利运转,但是使用气体分离器,其适用范围有限,不能应用在含气过高的油井中,另外使气体被分离出去,不能再利用气体对产液的举升能力,造成天然能量的浪费。
根据实验发现,靠近泵吸入口处的叶片对泵内流体起到了搅拌作用,气体与液体的混合程度越均匀,气体对泵的冲击影响就越小,因此泵运行过程中越靠近吸入口处的叶片性能下降的越快,越靠后,性能越好。美国一家公司研制了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其核心是利用具有特殊流道的叶轮,增加流体的压力以压缩气体体积,并对流体进行混合,达到保护电泵的目的,但是这一装置结构复杂,售价较高,很难得到广泛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具有一定抗气能力的混装电潜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装电潜泵,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中空桶形泵壳,一设置在所述泵壳中心由电机驱动的泵轴,从所述泵壳的入口向出口依次设置有轴流道泵体、大流道泵体和常规电泵体三部分,每一所述泵体至少包括一级导轮和叶轮的组合;所述导轮的外壁固定连接在所述泵壳上,所述导轮内壁的轴套,有间隙地套设在所述泵轴上,所述叶轮的叶片位于所述导轮外壁内,且通过所述叶轮的轴套固定连接在所述泵轴上。
所述轴流道泵体的叶轮比转数大于500,所述大流道泵体的叶轮比转数为300~500,所述常规电泵体的叶轮比转数小于300。
在各所述泵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连接和补偿轴向间隙的补偿圈。
所述轴流道泵体的数量为一级以上。
所述大流道泵体的数量为一级以上。
所述常规电泵体的数量为一级以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根据电潜泵的性能和作用要求,从增压与混合两个角度设计了本实用新型包括轴流道泵体、大流道泵体和常规电泵体的多种流道泵体组合的结构方式,因此使本实用新型具备了非常有效的抗气性能。2、本实用新型由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因此只需要利用专用计算方法根据含气量及压力计算出各种形式泵体的级数,就可以混合组装出具有一定抗气能力的电泵。3、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构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产品的组合,因此加工量小,组装方便,成本低廉,还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掌握匹配。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石油开采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轴流道泵体叶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大流道泵体叶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常规电泵体叶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轴流道泵体叶轮中导轮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轴流道泵体叶轮中叶片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轴流道泵体1、大流道泵体2和常规电泵体3三部分组装而成,这三组泵体都通过一电机驱动的泵轴4串接,并按顺序过盈配装在中空桶形泵壳5内,在泵壳5的吸入口处,首先安装轴流道泵体1,然后在轴流道泵体1的上部安装大流道泵体2,最后在大流道泵体2的上部安装常规电泵体3。
如图2、图3、图4所示,每一组泵体都是由若干级导轮和叶轮的基本组合单元组成,只是各组泵体的导轮和叶轮形状不同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90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
- 下一篇:表面性质改进的具有含氮基质的烧结陶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