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医疗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79827.6 | 申请日: | 2008-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9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庞亚宏;吴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亚可康达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A61L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3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医疗 手术过程 产生 烟雾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医疗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液体等进行回收、净化、灭菌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医院在利用高频电刀、激光器械、微波器械等实施手术时,会产生烟雾、液体或污物等。若不对产生的烟雾、液体和污物进行采集和处理,将会影响手术空间的环境质量。在手术过程中,目前的医疗器械只有正负压冲洗泵,它只能对液体进行冲洗回收,但对气体无法回收和净化。目前对开放性手术中产生的烟雾采用了空气净化器进行灭菌处理,这种空气净化只对手术室的大环境,未能及时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进行单独净化,而是让烟雾扩散到手术室后再进行净化处理,延误了最佳的处理时间。如在窥镜手术中产生的大量烟雾,若不及时排出有碍医生的视野,影响手术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在最佳时间里及时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液体进行灭菌、净化,为医疗工作者、患者提供良好的手术空间环境,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气进行灭菌、净化的烟雾净化装置。该烟雾净化装置通过气液分离单元首先实现液体与烟雾的分离,然后经过一级过滤单元、紫外灭菌单元、二级过滤单元对烟雾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烟雾经A排气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医疗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净化装置,包括有抽气泵、三通阀、烟雾净化器,烟雾净化器包括有壳体1,以及放置于壳体1内的四个滤芯、一个紫外灯3。
壳体1内部的前面板11、后面板14之间设有A隔板18、B隔板19、C隔板20,A隔板18与左面板12形成A腔101,A隔板18与B压板17、C隔板20形成B腔102,B压板17、C隔板20与B隔板19形成C腔103,B隔板19与A压板16、右面板13形成D腔104。A腔101为气液分离单元,B腔102为一级过滤单元,C腔103为紫外灭菌单元,D腔104为二级过滤单元。A隔板18上设有A通孔181、B通孔182,A通孔181内安装有A滤芯21的进气端,B通孔182内安装有B滤芯22的进气端。B隔板19上设有C通孔191、D通孔192,C通孔191内安装有C滤芯23的进气端,D通孔192内安装有D滤芯24的进气端。C隔板20的上部安装有B压板17,B压板17上设有多个B排气孔171,B排气孔171用于将一级过滤后的烟雾由此通过进入C腔103中,从而实现对一级过滤后的烟雾进行紫外灯灭菌处理。
A滤芯21、B滤芯22平行放置在B腔102中,且A滤芯21的进气端、B滤芯22的进气端分别安装在A隔板18的A通孔181、B通孔182内。
C滤芯23、D滤芯24平行放置在D腔104中,且C滤芯23的进气端、D滤芯24的进气端分别安装在B隔板19的C通孔191、D通孔192内。
本实用新型烟雾净化装置设计的特点在于:(1)能够及时地对手术中产生的烟雾、微量血液在较佳处理期间内进行处理,使得病菌无法扩散、变异,提供了一个干净的手术空间。(2)外设抽气泵,减小了净化装置的体积。(3)通过控制抽气泵两个吸气口的不同吸气速度,实现了烟雾流向引导。(4)过滤芯采用分体设计,便于更换。(5)净化装置内部设计成多腔布局,有效地阻止了微量血液进入过滤单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烟雾净化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烟雾净化装置的左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烟雾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烟雾净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三通阀、抽气泵的连接简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烟雾净化装置的处理流程框图。
图中: 1.壳体 101.A腔 102.B腔 103.C腔104.D腔 11.前面板 12.左面板 121.取样孔 122.A安装孔13.右面板 131.B接口 132.B安装孔 14.后面板 15.上盖151.进口 16.A压板 161.A排气孔 17.B压板 171.B排气孔18.A隔板 181.A通孔 182.B通孔 19.B隔板 191.C通孔192.D通孔 20.C隔板 21.A滤芯 22.B滤芯 23.C滤芯24.D滤芯 3.紫外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亚可康达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市亚可康达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98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