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折叠式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79946.1 | 申请日: | 2008-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7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伟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浙江省永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折叠式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折叠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通工具,尤其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自行车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上的自行车款式多种多样,其中折叠式自行车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由于其轻便,占地空间小,获得了使用者的青睐。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折叠式自行车,经反复折叠后往往会出现后轮轴和车架横杆松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大管塞块所用的是塑料材料,反复折叠后,塑料塞块与后轮轴相配合的孔会产生严重磨损,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后轮轴和车架横杆的松动。另外,车架前轮杆和车架横杆之间的连接比较薄弱,转向插销和联接片的实际接触面积较少,所以支承面积也就较少,当骑行者体重较重时,此处可能会产生断裂,这样,就会对骑车者的舒服度和人身安全均没有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自行车的后轮轴和车架横杆松动,及插销联接片撕裂的新型折叠式自行车。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折叠式自行车,包括后轮支架、车架横杆、车架前轮杆、后轮轴和大管塞块,所述大管塞块和后轮支架的一端固定在后轮轴上,大管塞块和后轮支架通过后轮轴上的定位套隔开,所述车架横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大管塞块上,另一端同车架前轮杆活动联接,所述大管塞块和后轮轴之间设有冶金铁套。
所述大管塞块同车架横杆连接处的车架横杆上开有焊接孔。
所述车架前轮杆通过转向插销装置同车架横杆联接。
所述后轮支架一端同后轮轴螺纹联接。
所述转向插销装置包括转向插销、轴承套和置于轴承套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套同车架横杆固定联接,转向插销置于轴承套的轴承内,所述转向插销下端的联接座通过插销联接片同车架前轮杆固定联接;所述转向插销的上端设有开口的槽口和销孔,所述槽口上设有挡片,且通过销孔的定位销将挡片固定在槽口内,挡片下端的转向插销内设有支撑所述挡片的复位弹簧。
所述联接座的两侧各设有两个螺丝孔,所述插销联接片上设有同联接座两侧螺丝孔相对应的螺丝孔,且靠近车架前轮杆的螺丝孔为同心圆弧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大管塞块和后轮轴之间设有冶金铁套,免除了大管塞块同后轮轴之间的直接摩擦,提高了自行车的安全性能;另外大管塞块同车架横杆连接处的车架横杆上开有焊接孔,可以进一步加强大管塞块和车架横杆的连接强度;另外,转向插销和连接片采用单边两个螺丝固定联接,使其相对接触面积加大,支承面也就越大,强度加强,防止断裂的情况的发生,骑行者的安全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后轮轴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向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插销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向插销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插销联接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3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后轮支架2、车架横杆3、车架前轮杆10、后轮轴1和大管塞块4,大管塞块4和后轮支架2的一端固定在后轮轴1上,大管塞块4和后轮支架2通过后轮轴1上的定位套5隔开,使车架横杆3在动的时候不会防碍后轮支架2。车架横杆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大管塞块4上,另一端同车架前轮杆10活动联接,大管塞块4和后轮轴1之间设有冶金铁套6。后轮轴1通过螺纹装配于后轮支架2上,后轮轴1的轴端用一个垫片7和一个紧固螺丝8压紧大管塞块4,使其不会脱落。大管塞块4为铝合金件,在其与车架横杆3的接缝处利用氩弧焊进行焊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另外为了使其连接强度更好,在车架横杆3同大管塞块4的联接处的车架横杆3上另外又开了二个焊接孔9,通过焊接孔9再一次对大管塞块4进行焊接,使其与车架横杆3的焊接强度达到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伟,未经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799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锥入子及其固定结构
- 下一篇:模具针点进胶流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