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种子浸种催芽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0034.6 | 申请日: | 2008-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5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时勋;刘宏年;王延洪;邱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时勋;刘宏年;王延洪 |
主分类号: | A01C1/02 | 分类号: | A01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158419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子 浸种 催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前处理种子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种子浸种催芽机。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于高温地区,大面积在我国地区种植的历史并不长,主要得益于日本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想在我国地区使水稻获得高产、稳产,旱育秧技术是关键。要想育壮秧,除其它技术外,还要抓好“稀”、“匀”这两个环节,要想抓好“稀”、“匀”这两个环节,应催好芽,要想在特定的时间催齐芽,浸种是关键。科学研究表明:在10-12℃温度条件下浸种,种子吸水均匀,消耗物质少,萌动慢,发芽齐,利于培育壮秧。目前没有专门的浸种器,浸种是在常温下将种袋放入灌有药液的箱体中进行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温度低(低温长期浸种),温度不能恒定,种子个体之间吸水不一致,膨胀不一致,芽势不一致。因此在使用催芽器催芽时时表现出耗氧过多,发芽不一致,很多种子不能正常出芽,导致农民在播种时不敢稀播、匀播,大多数是采取加大播种量的办法,从而造成了育苗密度过大,匀度不够,使秧苗正常生长空间不足,出现二类、三类苗,根本无法育出壮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控温、使种子吸水均匀、发芽率高、出芽整齐的种子浸种催芽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种子浸种催芽机,包括浸种催芽槽架、浸种催芽槽和恒温循环系统,所述浸种催芽槽位于浸种催芽槽架内,浸种催芽槽内放有种袋垫木,浸种催芽槽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恒温循环系统由回水管、加热器、泵、出水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浸种催芽槽底部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通入浸种催芽槽内,位于浸种催芽槽内的出水管路的出水干管上平行安装有喷淋管,喷淋管位于种袋垫木的上方,所述加热器上连接一个温控仪。
本实用新型种子浸种催芽机包括恒温循环系统,浸种时,浸种液通过恒温循环系统匀质循环,使浸种槽内浸种液始终保持10-12℃的温度,从而保证种子吸水均匀,催芽时发芽率高,出芽整齐,不仅利于培育壮秧,而且节约种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浸种催芽槽架侧面上的竖杆与上下纵梁连接示意图。
图中:1浸种催芽槽架 2浸种催芽槽 3出水管路 4加热器
5温控仪 6泵 7回水管 8喷淋管
9种袋积木 11上下纵梁 12上下横梁 13竖杆
31出水干管 32三通 33长丝 34内直
35第一短接 36开关 37出水软管
21排水管 14外卡 15内卡 16竖杆连接卡
17压紧螺母 82出水小孔 10加水口 6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种子浸种催芽机包括浸种催芽槽架1、浸种催芽槽2和恒温循环系统。浸种催芽槽2由聚氯乙烯(PVC)三防布制作,其平铺在浸种催芽槽架1的内部。浸种催芽槽2内放有种袋垫木9,用于浸种或催芽时放置种袋。浸种催芽槽2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21,浸种或催芽完成后通过排水管21可将浸种催芽槽2内的液体排出。恒温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回水管7、加热器4、泵6、出水管路3和与加热器4连接的温控仪5。温控仪5用于实时检测浸种催芽槽2内的药液温度是否在设定范围之内,以使浸种催芽槽2内的药液保持恒温。温控仪5的控温范围为0℃-40℃。泵6设有加水口10,用于向泵6内加清水。回水管7一端与浸种催芽槽2底部连接,出水管路3的出水软管37一端与泵6的出水口61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开关36、第一短接35、内直34和长丝33。长丝33另一端通入浸种催芽槽2内,长丝33的两端各装有一个压紧螺母17,以将长丝33固定在浸种催芽槽2的底部。长丝33上端与三通32中间端连接,三通32的两侧端各连接一个出水干管31。每个出水干管31上平行安有多个喷淋管8,喷淋管8位于种袋垫木9的上方。每个喷淋管8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水小孔82,所有出水小孔82的方向均朝下。浸种催芽时,所需溶液通过出水干管31进入各个喷淋管8,然后均匀地喷入浸种催芽槽2内,使浸种催芽槽2内各区域溶液保持恒温、匀质。图2所示的每根出水干管31上安有3个喷淋管8,实际制作时可根据浸种催芽槽2的大小来确定喷淋管8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时勋;刘宏年;王延洪,未经刘时勋;刘宏年;王延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0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间位芳族聚酰胺纤条体的对位芳族聚酰胺浆粕及其制法
- 下一篇:探针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