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0670.9 | 申请日: | 2008-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58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谢燕春;曲昌萍;李华林;王俊明;孙树华;罗小明;杨振良;徐国安;蔡维国;吕菲;邵文静;肖辉文;杨春梅;王晓勤;孟祥成;李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00;E02D27/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100011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础 海上 栈桥 结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用于在海上修筑栈桥道路,属于近海石油开采和港口工程领域中的建筑结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近海的油气资源,采用的是“海油陆采”的开发模式。“海油陆采”的开发模式是先在海上修筑人工岛和连结人工岛与陆地的进岛路,然后在人工岛上开采海底油气资源。“海油陆采”的开发模式是滩海油气开发的一种经济、快捷和有效的途径。基于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在垂直于海岸线的较长距离的进岛路中,必需有能透流的路段,一般采用栈桥式进岛路。在浅海水域的软土地基上,采用修建传统的桩基栈桥结构时,海上的工作量大、施工难度大、工程成本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用于在滩海软土地基上修筑栈桥道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用于在滩海软土地基上修筑栈桥道路,使得海上施工量小、施工简便、工程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加以实现的: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主要由筒型基础、桥墩柱、横梁、桥面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型基础是由四个圆柱筒组成,四个圆柱筒平行且呈矩形排列;每个圆柱筒顶部焊接有顶板,顶板上有筒顶通孔,筒顶通孔的作用是安装时能排出筒顶通孔内部的空气。相邻的两个圆柱筒之间焊接有筒间连接板。在每个圆柱筒的顶板中央直立焊接有一个桥墩柱。两根桥墩柱顶端焊接有一个横梁,另外两根桥墩柱顶端焊接有一个横梁,两个横梁相互平行。在两个横梁上部固定有桥面板,桥面板与横梁相互垂直。
把多个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相互连接,固定在浅海,就能连接成进岛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用于在滩海软土地基上修筑栈桥道路,其抗风浪、水流和冰作用能力强,海上施工量小、施工简便,工程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的立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焊接桥面板时的俯视图。
图3是多个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连接,固定成一段进岛路的示意图。
图中,1-圆筒体,2-筒顶通孔,3-桥墩柱,4-横梁,5-桥面板,6-筒间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阅图1和图2。
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筒型基础1、桥墩柱3、横梁4、桥面板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型基础1由四个直径8.0m、高9.0m的圆柱筒组成,四个圆柱筒平行且呈矩形排列;每个圆柱筒顶部焊接有顶板,顶板上有筒顶通孔2。
相邻的两个圆柱筒之间的间距为2.0m,相邻的两个圆柱筒之间焊接有筒间连接板6。连接板6高6.0m。在每个圆柱筒的顶板中央直立焊接有一个桥墩柱3。桥墩柱3直径1.2m、高6m。桥墩柱3直立在每个圆筒体的顶板中央,并与圆筒体的顶板焊接。
两根桥墩柱3顶端焊接有一个横梁4,横梁4长14.0m、宽2.0m、高1.5m。另外两根桥墩柱3顶端焊接有一个横梁4,两个横梁4相互平行。
在两个横梁4上部固定有桥面板5,桥面板5长10m。桥面板5与横梁4相互垂直。
多组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连接而成的海上栈桥道路。
筒型基础结构件可以用钢板制作。筒型基础结构件在陆地上制造好后,将其移于水中,向倒扣放置的圆柱筒中充气,将筒型基础结构件气浮漂运到安装现场,定位后抽出圆柱筒中的气体,使筒体底部着于泥面,然后通过筒顶通孔2抽出圆柱筒中的气体和水,利用真空压力和圆柱筒内外水压力差将圆柱筒插入到土中后,封好筒顶通孔2。多组筒型基础结构件在现场排列安装后,现场固定横梁4,安装桥面板5,构成海上栈桥道路。
筒型基础海上栈桥结构件适用于在滩海软土地基上修筑栈桥道路,其具有抗风浪、水流和冰作用能力强,海上施工量小、施工简便,工程成本较低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06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