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0699.7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6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梁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开摩微电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R23/00 | 分类号: | H04R23/00;H04R9/06;H04R9/02;H04R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群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区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磁式骨 传导 音频 换能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换能装置,特别是一种运用动磁结构原理,实现了能量转化效率提高,更便于小型化的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
背景技术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进行空气传导,还可以经颅骨、颌骨直接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通常情况下,人们并不需要通过这一方式进行声音传递。但是,对于由外耳或中耳的病变使声波传递受阻的聋人或是在高噪音环境下进行语音传递,这种通过骨传导原理设计的音频换能装置(如助听器、耳机等)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现有的骨传导音频换能装置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620033506.3中所公开的结构:包括顶部的振动板、固定在振动板上的磁轭板,底部的磁轭、在磁轭中间的中央磁体和卷装在中央磁体上的线圈,其特征在于,在磁轭的周缘还安装有立起的与中央磁体磁极相反的外磁体。该实用新型虽然通过外磁体和中心磁体的配合,降低了对单个磁体的磁通量的要求,进而降低了制作成本。但是,由于该装置的结构限制影响了电能与音频振动能量之间的转化效率,进而限制了整个换能装置的小型化,影响了产品的实际应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应用了动磁技术提供一种能量转化效率更高,更便于小型化的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的实施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振动板1、底板2、外磁体3;该外磁体3围绕于该振动板1、底板2周缘;该底板2采用轭铁材料;在该底板2的中央处立有中央磁体4;在该中央磁体4上绕有线圈5;在该振动板1顶部固定有动磁体6;该动磁体6采用永磁材料;该外磁体3和中央磁体4中至少一个是采用永磁材料。
所述外磁体3采用轭铁材料;所述中央磁体4采用永磁材料。
所述外磁体3采用永磁材料;所述中央磁体4采用轭铁材料。
所述外磁体3、中央磁体4均采用永磁材料。
所述振动板1替换为弹簧7。
所述采用胶粘、压接或嵌入方式固定于振动板1。
所述振动板1采用非金属材料。
所述非金属材料为聚酯材料、碳纤维材料、聚氯乙烯材料、聚丙烯材料或聚苯乙烯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换能器的动磁体材料的改进,以及振动板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提高了换能器能量转化效率,进而便于对产品进行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由振动板1、底板2和围绕于该振动板1、底板2周缘的外磁体3形成一空腔。该底板2采用轭铁材料制成。在该空腔内,底板2的中央处立有中央磁体4。在该中央磁体4上绕有线圈5。在该振动板1顶部,与中央磁体4相对处固定有动磁体6。该外磁体3采用轭铁材料,中央磁体4和动磁体6采用永磁材料。这里所说的轭铁,又被称为磁轭,是一种软磁材料,其本身并不产生磁场,但具有较高的导磁率。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由振动板1、底板2和围绕于该振动板1、底板2周缘的外磁体3形成一空腔。该底板2采用轭铁材料制成。在该空腔内,底板2的中央处立有中央磁体4。在该中央磁体4上绕有线圈5。在该振动板1顶部,与中央磁体4相对处固定有动磁体6。该外磁体3采用永磁材料,中央磁体4采用轭铁材料,动磁体6采用永磁材料。
实施例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动磁式骨传导音频换能器由振动板1、底板2和围绕于该振动板1、底板2周缘的外磁体3形成一空腔。该底板2采用轭铁材料制成。在该空腔内,底板2的中央处立有中央磁体4。在该中央磁体4上绕有线圈5。在该振动板1顶部,与中央磁体4相对处固定有动磁体6。该外磁体3、中央磁体4和动磁体6均采用永磁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开摩微电技术中心,未经北京开摩微电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06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