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絮凝剂溶液与矿浆的混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1664.5 | 申请日: | 2008-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09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兴龙;刘杨;龙泽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韵波 |
地址: | 65001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溶液 矿浆 混合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絮凝剂溶液与矿浆的混合装置,属于矿物加工用设备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在矿冶行业中,需普遍对选矿的尾矿矿浆、精矿矿浆或湿法冶金的浸出液进行固液分离和回水再利用,对于某些粒度较细、或有胶体离子存在的料浆,物料的沉降速度通常很缓慢,采用常规的自然沉降时,需要很大面积的沉降分离设备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现实生产中很难满足。为了减少占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在矿浆中添加絮凝剂,改善物料的沉降特性,提高物料的沉降速度,从而提高设备的单位面积处理量,减少占地面积。目前使用的絮凝剂主要有无机盐凝聚剂、天然高分子絮凝剂、人工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四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絮凝剂在使用时均需先加水配制成絮凝剂溶液,再与被处理的料浆混合,发挥絮凝剂的絮凝和凝聚作用。在絮凝剂溶液与矿浆的混合方面,目前主要采用搅拌混合和自然混合两种方式,搅拌混合需要较大容积的搅拌桶,消耗能量,且高差占用大,在某些空间配置有限的地方不能使用。自然混合是把絮凝剂溶液通过管道直接加入到矿浆的溜槽中,靠矿浆的流动与絮凝剂自然混合。实践中,自然混合的效果很差,仅有部分矿浆能与絮凝剂溶液混合接触,絮凝剂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药剂用量大,生产成本高,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本发明设计的絮凝剂溶液与矿浆的混合装置,能强化絮凝剂与矿浆的混合接触,最大程度发挥絮凝剂的作用,从而减少药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满意的效果。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剂溶液与矿浆的简易混合装置,通过在矿浆溜槽中添加紊流板来改变矿浆在溜槽中的流动状态,尽可能形成紊流,使絮凝剂溶液在与矿浆的流动中达到高效的自然混合,最大程度发挥絮凝剂的絮凝作用,从而提高絮凝效能,降低药剂消耗和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组成结构图,其包括絮凝剂溶液配制筒1,絮凝剂溶液稀释搅拌桶2,添加絮凝剂管道3,液体流量计4,流量控制阀5,矿浆溜槽6,矿浆溜槽底板7,紊流板8,支撑板9。絮凝剂溶液配制筒1和絮凝剂溶液稀释搅拌桶2用管道联接,添加絮凝剂管道3的出口插入到矿浆溜槽6的中下部,让矿浆流动时完全覆盖,矿浆溜槽6中设置有紊流板8和支撑板9,支撑板9焊接在紊流板和溜槽的侧板和底板上,与紊流板成垂直角度,对紊流板起支撑作用,
设矿浆溜槽6的宽度为B,紊流板8的长度C,紊流支撑板的宽度为E,则C=0.5~0.8B,E=0.2~0.4C,紊流板8和支撑板9的厚度为10~20mm,若溜槽内矿浆流动的高度为H,则紊流板和支撑板的高度H1=1.2~1.5H,H1和H的高度小于溜槽的高度H2,紊流板与矿浆溜槽6的侧板构成角度α,α=20~30°,两个紊流板之间的距离L=1~2B,紊流板和支撑板的数量根据矿浆流动的速度而定,若流速较快,则可安装较少数量的紊流板,若矿浆流速较慢,则应安装较多数量的紊流板,一般为6-20块,以强化紊流效果。
絮凝剂溶液的配制效果直接影响其使用效果。絮凝剂溶液的配置分为两个步骤:先是将絮凝剂缓慢地加入到有一定容积带搅拌装置且装满水的搅拌桶内,边加絮凝剂边搅拌,搅拌速度≤300转/分,需保证絮凝剂在水中完全溶解,无大的絮团存在,絮凝剂的浓度为0.1~0.3%,为了提高絮凝剂的溶解速度,可对搅拌桶通蒸汽或电加热加温,但需控制温度≤40℃;第二步是用更大容积的搅拌桶,在使用前将絮凝剂溶液加水搅拌稀释,配制成0.01~0.05%的絮凝剂溶液。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一是使矿浆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紊流板的阻挡作用,使矿浆在流动过程中改变方向,从而形成较强的紊流,使絮凝剂溶液与矿浆在较强的紊流状态下能相互充分混合;二是絮凝剂溶液与矿浆充分混合后,可以达到理想的絮凝效果,有效提高矿浆内物料群的沉降速度,提高后续工艺固液分离的效果;三是通过改善和提高絮凝效果,可以减少絮凝剂的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成结构总图,图中1为絮凝剂溶液配制筒,2为絮凝剂溶液稀释搅拌桶,3为添加絮凝剂管道,4为液体流量计,5为流量控制阀,6为矿浆溜槽;图2是矿浆溜槽6的组成结构图,图中7为矿浆溜槽底板,8为紊流板,9为支撑板,B为矿浆溜槽6的宽,C为紊流板8的长,E为紊流支撑板的宽,α为紊流板与矿浆溜槽6的侧板夹角,L为两个紊流板之间的距离,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图中H为矿浆流动的高度,H1为紊流板高度,H2为溜槽的高度。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16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光效节能灯灯罩
- 下一篇:一种结构简单的鞋底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