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合动力自行车自充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1999.7 | 申请日: | 2008-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0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蒋龙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龙友 |
主分类号: | H02J7/14 | 分类号: | H02J7/14;B60K6/28;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自行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自行车,特别是一种混合动力自行车的自充电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薪阶层的代步工具一般以电动自行车为主,但电动自行车存在着续行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电瓶寿命短、废电瓶环境污染严重等缺陷,又限制了电动自行车进一步推广应用。将电动自行车与汽油助力车组合成发动机、电池和人力三种可同时驱动的混合动力自行车,既可满足城市道路的环保要求,又可满足乡村道路的需要,可大大扩展使用范围;但如何使四冲程汽油发动机与无刷直流轮毂电机匹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工作时剩余的动力是混合动力自行车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许多相关生产企业和有识之士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开发,但至今尚未有较好的办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续行里程长、能源利用率高的混合动力自行车自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四冲程汽油发动机、无刷直流轮毂电机、自充电控制器、电池、调速共线转把,所述无刷直流轮毂电机上带有反螺纹飞头传动装置,四冲程汽油发动机通过传动链条带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转动发电,无刷直流轮毂电机、自充电控制器和电池组成充电电路,无刷直流轮毂电机发出的电经自充电控制器形成大电流对电池充电;电池、自充电控制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组成供电电路,电池通过自充电控制器驱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工作。自充电控制器是集变频、整流、降压、脉冲转换为一体的JLY型集成模块电路。
所述的调速共线转把同时分二路控制,其中一路通过油门线控制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另一路通过转把调速器控制无刷直流轮毂电机。
采用上述结构后,以35cc排量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及36V电池为例,有如下的优点和效果:一是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单独采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驱动行驶,也可以采用单独电池驱动行驶,又可以同时采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和电池驱动行驶,当用混合动力行驶时,通过调速共线转把的油门线控制四冲程汽油发动机转速,通过调速共线转把的转把调速器同步控制无刷直流轮毂电机实现无级调速工作,可边骑边充电,电池充电与供电同步进行,续行里程是单独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一倍以上,既节能、又环保。二是爬坡能力强,单独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只能爬15度斜坡;单独用电池驱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只能爬8度斜坡;用混合动力可以爬25度斜坡。三是电池由于边骑边充电,随充随用,大电流充放电,始终保持电池极板的活性,电池寿命可延长2至3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自行车自充电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四冲程汽油发动机1、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自充电控制器3、电池4、调速共线转把5,所述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上带有反螺纹飞头传动装置,四冲程汽油发动机1通过传动链条8带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转动发电,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自充电控制器3和电池4组成充电电路,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发出的电经自充电控制器3形成大电流对电池4充电;电池4、自充电控制器3、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组成供电电路,电池4通过自充电控制器3驱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工作。所述的调速共线转把5同时分二路控制,其中一路通过油门线6控制四冲程汽油发动机1,另一路通过转把调速器7控制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自充电控制器3是集变频、整流、降压、脉冲转换为一体的JLY型集成模块电路。
本实用新型既可以单独采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驱动行驶,也可以采用单独电池驱动行驶,又可以同时采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和电池驱动行驶;当混合动力工作时,四冲程汽油发动机1通过传动链条8及传动装置带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转动发电,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发出的电经自充电控制器3变频、整流、降压、脉冲形成大电流对电池4快速充电,电池4又通过自充电控制器3驱动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工作,调速共线转把5的油门线6用来控制四冲程汽油发动机1转速,调速共线转把5的转把调速器7用来同步控制无刷直流轮毂电机2实现无级调速工作,从而实现混合动力驱动自行车前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龙友,未经蒋龙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19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单向便捷输液器
- 下一篇:全旁承承载弹性旁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