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中空容器拉吹机自动脱瓶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2712.2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50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自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自强 |
主分类号: | B29C49/70 | 分类号: | B29C49/70;B29C49/56;B29C49/64;B29L22/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官明 |
地址: | 318020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中空 容器 拉吹机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中空容器吹拉机自动脱瓶机构,属于塑料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中空容器拉吹机主要用于加工矿泉水瓶、油瓶等产品,根据机器的构造不同,在加工时成型瓶子的取出方式有多种,一种是采用手工取瓶,包括直接从模具中取瓶和从运行机构上取瓶,手工取瓶一是劳动强度大,二是人工工资支出成本高。另一种是由机械手夹瓶或者吸瓶,机械手夹瓶主要用于一模加工一只或两只瓶子,机械吸瓶可用于一模加工多只瓶子,夹瓶和吸瓶取出机械手存在的缺点是构造复杂,体积大,成本高。再一种是将成型瓶子从运行机构的支承座上拔起和推出,推到集瓶箱或者输送带上,称为脱瓶机构或称取瓶装置,如中国专利ZL200520100377.0号和ZL 200620100710.2号,利用升降气缸或者纵向气缸加上横向气缸将塑料瓶单侧从瓶坯支承座上提起,并使塑料瓶向外倾斜而自由下落到收集箱。该类技术存在的缺点有:一是ZL 200520100377.0号专利,采用单只气缸结构,不能达到取瓶效果,若用ZL 200620100710.2号专利技术却需两只气缸,构造复杂,制造成本高,安装、调试麻烦、易损件多,维修难;二是对塑料瓶单侧提起,对刚刚拉吹成型仍处软状态的塑料瓶,使瓶口容易变形和损伤;三是取瓶与拉吹两个系统需要很好配合,控制难,容易造成时间误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模板自身带动,动作完全一致,无时间误差;不需另设气缸等动力,构造简单,费用省,完全由机械硬构件传动,磨损小,维修率极低,使用寿命长;并且使塑料瓶口整个脱离瓶坯支承座,再有效推出,产品质量保证的塑料中空容器拉吹机自动脱瓶机构。
本实用新型塑料中空容器拉吹机自动脱瓶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机架上有拉吹系统和瓶管加热系统,所述的拉吹系统包括前模板、中模板和后模板,带动模板运动的开合模机构,以及拉吹机构,所述的瓶管加热系统包括链轮、链条和动力组成的输送机构,以及支架和灯管组成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模板的侧边安装固定板,固定板连接支承板,支承板中安装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中有上下运动导杆,导杆的下部与机架上的升降顶块或者凸轮相接触,导杆的上部安装脱瓶叉,脱瓶叉的口部与塑料容器凸环相配合,导杆的顶部安装横向推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塑料中空容器拉吹机自动脱瓶机构,依靠前模板自身的开合运动直接带动安装在导杆上的脱瓶叉运动来实现脱瓶,包括横向和上下运动两个方向,与已有技术相比,不仅可节省横向气缸和上下升降气缸,以及与气缸配套的一系列控制系统,如电磁阀、继电器、触动开关等等,使得结构简单,降低成本,而且脱瓶叉与前模板实时同步动作,不存在时间误差,定位准确;整个脱瓶机构完全由机械硬构件传动,磨损小,维修率极低,使用寿命长;导杆的顶部安装横向推瓶装置,脱瓶叉顶起瓶口,使整个瓶口脱离瓶坯支承座,再经横向推瓶装置有效推出,推到预备的集瓶箱内,保证产品质量,而防止塑料容器反弹落到环形输送机构内,影响整个拉吹成型机的工作。开模时,前后模板分开,瓶底模由气缸拉上去,输送机构带动成型好的塑料容器退出模具,同时后面的瓶坯进入模具内,合模,前模板向中模板靠拢,带动安装在固定板的导轨、导杆及脱瓶叉向左运动,当脱瓶叉的口部夹住塑料容器的凸环时,导杆下部碰到升降顶块或者凸轮,前模板带动导杆继续向左运动,升降顶块或者凸轮顶起导杆,带动脱瓶叉向上运动,脱瓶叉使瓶口脱离瓶坯支承组件,横向推瓶装置启动,将塑料容器推入集瓶箱内;此时,模具内的塑料容器已成型完毕,开模,又进行周而复始的复位及脱瓶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自强,未经王自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27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在役寿命评估的备件需求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丙炔酸乙酯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