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排水过压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3448.4 | 申请日: | 2008-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9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应圣义 |
地址: | 114046辽宁省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水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压保护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排水过压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煤气输送使用过程中,煤气中的水气、萘、焦油等物质在煤气管道中冷凝析出、互相作用,常年积累,就容易堵塞管道。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采用煤气排水器来排出管道中的沉积物,但煤气压力不能超过排水器水封高度,否则将会大量泄漏,由于煤气管网压力波动较大,超出水封压力,造成煤气过压现象时有发生,排水器中水也由于挥发、泄漏等原因造成缺水,从而导致水封高度下降,也易产生煤气泄漏现象。现有设备、技术在这些问题的出现后不能处理或及时报警通知,大有盲人骑下马,夜半临池的处境,而煤气泄漏的恶性事故直接威胁产生,设备和人身安全,而要保持水封高度,就需要补助水,从而又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污染,和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程序和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排水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提供一种智能、自动消除过压问题的排水过压保护器,同时自动发出报警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第一排水管、出水立管、盖板和导水管,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水管连接出水立管,出水立管内设有出水板和排水孔,出水板上设出水孔,出水孔上设浮球,浮球上设有标杆,标杆上设有挡块,排水孔上设有与之配合的活动支架,活动支架上设有密封橡胶圈,盖板连接于出水立管上端,盖板上设有与挡块相对应的报警器开关。
本实用新型浮球的外径大于出水孔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挡块与盖板之间设有柔性的耐油橡胶板,耐油橡胶板将出水立管密封隔绝成两个空间。
本实用新型挡块与报警器开关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排水孔与浮球之间的最大距离。
本实用新型导水管下面连接有第二排水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可以防止缺水过压,又可以停止管道压力,并且防止水封灌内的水外溢,发出报警信息,整个系统的排水器可智能管理。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克服现有众多技术难点,利用水封灌的增值作用达到防止煤气泄漏的目的,防止水封灌中的水因为压力作用产生不必要的流失,因此可防止煤气因过压现象产生泄漏进而升级为恶性事故,节约大量资源,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本实施案例包括第一排水管1、出水立管2、盖板7和导水管8,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水管1连接出水立管2,出水立管2内设有出水板3和排水孔92,出水板3上设出水孔,出水孔上设浮球4,浮球4上设有标杆5,标杆5上设有挡块51,排水孔92上设有与之配合活动支架9,活动支架9上设有密封橡胶圈91,盖板7连接于出水立管2上端,盖板7上设有与挡块51相对应的报警器开关61。浮球4的外径大于出水孔的内径,这样在缺水的时候浮球4封住出水孔,防止水份挥发,保持水封高度。
挡块51与盖板7之间设有柔性的耐油橡胶板6,耐油橡胶板6将出水立管2密封隔绝成两个空间,这样即使出水立管2中的水位再高也不至于因淹没报警器开关61而使报警其失灵,酿成事故。挡块51与报警器开关61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排水孔92与浮球4之间的最大距离。导水管8下面连接有第二排水管81。
参见附图2,本实施案例的煤气管道11中的积水和污渣经过阀门和管道进入排水器13,排水器13侧面设有注水阀门14和排气阀门15,排水过压保护器12的第一排水管1和排水器13相连接。正常情况下,积水和污渣经过出水立管2涌出出水孔,通过导水管8从第二排水管81排出;当管道中煤气压力超过水封压力,排水器13中大量的水和煤气冲进出水立管2,涌出出水孔,浮球4带动标杆5上升,在高压的作用下,活动支架9合起,密封橡胶圈91封住排水孔92,从而制止了煤气和水的泄漏,当压力超过设定值时,标杆5上的挡块51触动报警器开关61,报警器报警。排水器13中的水因挥发减少时,浮球4回落,封住出水孔,防止了水分挥发,保持水封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未经刘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34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