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窗刮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3811.2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7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耕;王耘;宋小文;胡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S1/12 | 分类号: | B60S1/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烽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窗刮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汽车零部件设计与制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可以方便刮出侧窗上的水滴和污垢的气体压缩式汽车侧窗刮水装置。
技术背景
当我们乘坐在车内(客车、火车)旅行的时候,特别是遇到下雨、大雾天气,我们总会发现车窗上有很多雨滴、水珠。对于乘客来说,特别是侧窗上附着的水滴,由于没有这样的刮水装置就很难扩大乘客的视野。由于这些以至于遇到这样的天气,车内的旅客就无法观赏到沿途风光,并且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眼睛容易疲劳。现在汽车刮水装置大多都是适用与汽车前挡风玻璃,针对侧窗的刮水装置则很少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侧窗刮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侧窗刮水装置,安装在汽车侧窗玻璃上,它主要由滑杆、刷子、滑杆连接头、套筒、活塞头、弹性密闭伸缩管、伸缩管底套、气道和空气压缩机组成;其中,刷子安装在滑杆上,滑杆的左右两端通过滑杆连接头与活塞头连接,活塞头通过弹性密闭伸缩管与伸缩管底套连接,气道与伸缩管底套连接,空气压缩机与气道相连,活塞头、弹性密闭伸缩管和伸缩管底套套在套筒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气动控制也就是采用压缩空气来使得刮水装置运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2)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按动气动压缩式刮水装置的控制按钮,则可以自由擦除玻璃上的雨滴或雾水,方便观赏沿途风光以及清除玻璃表面的污垢,稳定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体压缩式汽车侧窗刮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活塞头、弹性密闭伸缩管、伸缩管底套和气道的相互连接示意图;
图3和图4分别是是套筒的为主视图和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压缩式汽车侧窗刮水装置安装在汽车侧窗玻璃1上;由滑杆2,刷子3,滑杆连接头4、5,套筒6、7,活塞头8、9,弹性密闭伸缩管10、11,伸缩管底套12、13,气道14和空气压缩机15组成。其中刷子3安装在滑杆2上,滑杆2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滑杆连接头4、5与活塞头8、9连接在一起。活塞头8、9分别通过弹性密闭伸缩管10、11与伸缩管底套12、13连接在一起,气道14左右两端分别与伸缩管底套12、13连接,空气压缩机15与气道14相连。活塞头8、弹性密闭伸缩管10和伸缩管底套12套在套筒6内,活塞头9、弹性密闭伸缩管11和伸缩管底套13套在套筒7内。空气压缩机15包括安装在其控制面板上的空气压缩机压缩按扭16和空气压缩机吸气按扭17,可以采用长春空气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的V-0.3/10型、V-0.3/15型、W-0.8/14等型号的空气压缩机,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定制。
套筒6、7的长度较短,一方面是为了缩短活塞连杆头的运动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乘客需要的有效空间在车窗玻璃的下侧,而没有太大必要使得玻璃刷覆盖整个车窗玻璃,对于长途客车等侧窗面积比较大的车辆来说这样就比较合适,如果对于侧窗面积本来就很小的车辆来说,如:小型客车、火车等,则可以使得套筒6、7的覆盖整块玻璃。滑杆2和滑杆连接头4、5之间的连接应该选用很容易安装的连接方式,如: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刷子3安装在滑杆2上,滑杆2上开有小槽可以方便安装刷子3,当刷子3需要更换时候我们仅仅需要把滑杆2取下,然后再取下刷子3就可以更换新的玻璃刷。
如图2所示,活塞头8、9为中空结构,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活塞头8、9下部为内螺纹,通过弹性密闭伸缩管顶套螺栓19与弹性密闭伸缩管10、11相连,伸缩管底套12、13通过弹性密闭伸缩管接口20与气道14相通。在活塞头8、9的中央处分别焊接滑杆连接头4、5。活塞连接头4、5下部之所以设计为弧状结构,一方面是防止水珠沿着活塞连接头4、5进入套筒6、7内;另一方面是使得当活塞头8、9滑到套筒6、7的底端时,可以保证玻璃刷也在玻璃窗的底端。活塞头8、9均采用圆柱形结构,一方面可以使得其在套筒6、7中占用较少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其与套筒6、7有较大的面接触,从而很难发生侧倾,保证其在套筒6、7内直线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3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助力器主缸结构
- 下一篇:含碳化铌层的金属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