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自动倾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3832.4 | 申请日: | 2008-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66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叶碎高;廖承彬;叶永棋;聂国辉;江影;邵明;张锦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2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壤侵蚀 实时 监测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境检测仪器的机械机构,具体是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上倾倒泥水的机构。
背景技术
降雨、融雪形成的坡面径流侵蚀土壤,携带、冲刷土壤颗粒,是水土流失的主要类型。对土壤侵蚀量进行监测(对径流中的泥沙含量进行测量),是为掌握水土流失规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是一项重要的水土保持基础工作。现有的土壤侵蚀监测手段均为落后的人工方式,存在着测量精度低;运行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诸多缺陷。
为了提高监测精度和监测效率,发明人设计了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该仪器的基本机构包括机架、进水机构、称重机构、电池和控制电路;所述的称重机构包括通过至少一个万向接头悬挂在机架上的称重传感器、挂接在称重传感器上的称重架以及定位在称重架上的称重翻斗,所述的进水机构包括连接在移动管道电机轴上的拨叉和被拨叉夹持并悬挂在称重翻斗上边的活动管道;所述的控制电路中的主机通过输入输出接口接通各电控元器件。其工作原理是由进水机构中的活动管道将径流引入称重翻斗中,称重传感器获得测量数据并将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数据平台,下载到各客户端。
然而,由于监测工作需要连续或间隔地进行,因此称重翻斗中的泥水需要适时排放,以便于再次引入并测量泥水的重量。所以,需要有一个排放机构来完善整个监测仪。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的倾水机构,该机构应可使称重翻斗自动倾倒泥水和自动回位,并具有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以便满足监测仪持续进行监测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自动倾水机构,该倾水机构包括一水平定位在称重架上且可转动的转动轴和一固定在称重架上的电机;转动轴上固定着称重翻斗并且转动轴的一端还连接一翻斗拨头,翻斗电机轴上固定一翻斗拨杆以便施力于翻斗拨头使所述的称重翻斗转动。
所述的翻斗拨头可转动地定位在曲柄杆的一端,曲柄杆的另一端固定在转动轴上。
所述的称重架上还制有用于称重翻斗定位的锁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只需安置在需要监测的现场,并用管道将待测水流接入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管道,该监测仪就能自动引入径流取样、自动称重、自动将所测数据发送到客户端进行处理。
采用本实用新型,称重翻斗中的泥水倾倒以及称重翻斗的复位完全可以自动进行,不但明显提高了测量精度,保证了监测工作不间断地进行而且显著降低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量,大幅度提高了监测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4是图2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倒水位置时,图2中A部的又一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的E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种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的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翻斗电机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管道电机的控制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器测量的方法考虑从雨量产生的径流中连续取样,称重并与水的比重进行比较,从中计算出径流中的推移质和悬移质含量。由于动态的(不间断的)称重影响准确度,实现难度较大,因此采用相对静态的(离散的)方法取样称重,数据准确度较高,同时技术上也比较容易实现。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器可以得到径流、推移质和悬移质含量、径流产生和结束时间、雨量参数。并将以上参数通过通信网络传输到数据平台,下载到各客户端,进行处理、存储、打印。
具体设计完成的土壤侵蚀实时监测仪,包括机架1、进水机构、称重机构、倾水机构、电池和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的电池是可充电电池,它是监测仪中所有用电器的电源。电池采用12V65AH的容量,保障系统在不充电的状态下,连续工作100小时以上。充电采用交流220V电源定时充电,充电电流为2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未经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水土保持监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3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