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形乌贼养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4180.6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04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常文;徐梅英;徐佳晶;迟长凤;缪飞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6004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乌贼 养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捕获天然乌贼的渔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捕获天然乌贼并兼作乌贼增殖鱼礁的生态形乌贼养护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在乌贼产卵场捕捞乌贼,使用拖网在乌贼产卵场反复拖拽,致使作为乌贼产卵附着物的柳珊瑚、海藻等严重减少,乌贼产卵场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乌贼笼是利用乌贼喜欢将乌贼笼作为产卵附着物,再加上乌贼在产卵过程中具有剧烈的争偶现象,将乌贼诱入竹篾编制的笼中,而达到捕获目的的一种传统作业方式。传统的乌贼笼,一方面由于空间小入笼乌贼会尽快死亡,另一方面由于笼体在海上滚动、使附着在笼体上的乌贼卵受到严重损害、破坏了乌贼资源繁殖,被人们禁止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态形乌贼养护装置。目的:一是使入笼乌贼不死亡、能在笼中生活一些时间、将卵均产在笼体上,二是笼体在海中稳固设置、不会受风浪影响而滚动、使附着在笼体上的乌贼卵顺利孵化。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形乌贼养护装置,包括倒须漏斗、框架、支撑杆、网衣、取鱼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形乌贼养护装置,包括框架和覆盖在框架外部的网衣,框架由至少六根刚性的空心或实心直杆配接而成,并且框架围成一个具有稳定几何形状的腔体空间;框架上连接有至少三根与腔体空间的底面平行的空心或实心的支撑杆,并且支撑杆两端连接在腔体空间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框架上;框架、支撑杆和腔体空间的外周覆盖有网衣,并且网衣以捆绑方式连接于框架和支撑杆;网衣上贯穿设有至少一个倒须漏斗和至少一个取鱼部。该生态型乌贼笼采用稳定刚性结构,外观形状可以是方锥形、圆锥形、三角锥形等;一般单体体积在1m3或以上;笼体外围用竹篾、网片或塑料一次成型包围;笼体可以安装至少两个倒须漏斗;笼体适当位置安装取鱼部;生态型乌贼笼采用单个或延绳吕联式固定于乌贼产卵场内。
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倒须漏斗包括漏斗框架、支撑圈和至少十个具有弹性的倒须,其中倒须圆周排列呈圆锥状,倒须底部连接在漏斗框架上,且倒须的顶端与底端之间连接有支撑圈。
倒须的侧面呈表面光滑的圆柱状,且顶端有半球形结构。
倒须漏斗基部设有漏斗框架;漏斗框架与框架或支撑杆或网衣相连接,倒须漏斗尖端朝向腔体空间内部,并且倒须漏斗贯穿网衣。
取鱼部包括取鱼部外框和相配套的取鱼部内框,取鱼部内框设有取鱼部网片;取鱼部外框和取鱼部内框由捆扎装置连接使取鱼部的关闭。
上述腔体空间包括三棱锥体、四棱锥体和圆锥体。在框架能系缚至少一条绳索。
该生态型乌贼笼的固定方式为自重沉底或为锚碇方式固定于海床。
该生态型乌贼笼作为渔具的同时也具有产卵附着物和增殖渔礁的作用。
每年乌贼产卵期间,将生态型乌贼笼固定于乌贼产卵场内,一般1天起笼观察一次、也可以数天起笼观察1次。每次起笼时,取回已经产卵结束的乌贼,将尚未产卵结束的乌贼继续养在笼内、并适当放些饲料,直到乌贼产卵全部结束为止。将附着乌贼卵的笼,继续固定于乌贼产卵场内,定期检查、维护、确保乌贼受精卵顺利孵化。待乌贼受精卵全部孵化后,将笼起上清洗晒干,也可供次年再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框架由至少六根刚性的空心或实心直杆配接而成,并且框架围成一个具有稳定几何形状的腔体空间;框架上连接有至少三根与腔体空间的底面平行的空心或实心的支撑杆,并且支撑杆两端连接在腔体空间的顶部与底部之间的框架上;框架、支撑杆和腔体空间的外周覆盖有网衣,并且网衣以捆绑方式连接于框架和支撑杆;网衣上贯穿设有至少一个倒须漏斗和至少一个取鱼部。因而其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本实用新型笼体积大,在乌贼产卵场设置更容易引起乌贼的注意,提高诱捕效果。二是本实用新型除体积大外,设计形状棱角分明,在海中设置稳固,不会在海底滚动,使入笼的乌贼能在笼中生活,并继续完成繁殖。三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附着乌贼卵的笼,继续固定于乌贼产卵场内,确保乌贼受精卵顺利孵化,达到养护乌贼资源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捕获天然乌贼并兼作乌贼增殖鱼礁的渔具,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倒须漏斗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取鱼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4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