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身份识别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4678.2 | 申请日: | 2008-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02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强;汪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卫强;汪文平 |
主分类号: | G06K7/08 | 分类号: | G06K7/08;G06K7/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晓明 |
地址: | 315211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身份 识别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伪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身份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品牌战役的日益普及以及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品牌商品(识别对象)唯一身份的设定及其识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利用识别号、激光标签、特殊记号或者磁卡等防伪技术用于识别对象的身份识别,由于这些防伪技术的信息是完全公开的,极容易被复制,其安全性无法保证;其中,磁卡防伪技术还很容易受到磁场干扰而丢失部分信息,其防伪可靠性更得不到保证。
1997年10月1日中国公开的发明专利“智能卡防伪方法及一种防伪瓶盖”(CN1160668)公开了一种智能卡防伪方法,该方法是将智能卡与商品包装物结合为一体,当智能卡经设定次数检验后,智能卡将自行消毁,包装物也随之不能继续使用,有效地达到了防伪的目的,但该方法必须借助于接触式读取信息装置,读取之前还必须把智能卡从识别对象中取出来,取卡时会不同程度地破坏识别对象的完整性,其身份识别的重复性得不到保证。
2003年5月21日中国公开的发明专利“射频电子标签数据加密防伪方法”(CN1419213)公开了一种射频电子标签数据加密防伪方法,其在现有的射频电子标签中的只读存储器中读取出UID识别码,通过逻辑运算后产生新的数据后,写入可读写用户存储器中;利用标签中的唯一识别码UID的唯一性和不可更改性,经逻辑加密运算,产生加密数据后写入标签的可读写用户存储器,使能够改写的用户存储器与不能改写的UID形成约定的逻辑关系;非法用户虽然可以读取出和写入加密数据,但无法改变本标签的UID码,达到了防伪目的,但该方法使用的电子标签标识和用户存储器中的数据仍然是公开的,而且对读取次数也没有限制;此外,该方法不仅容易被复制而造成防伪失败,而且还可以被非法回收而被非法重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证识别对象的安全性,不易被复制和破解,且可有效地避免被非法回收而被非法重复利用的身份识别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身份识别系统,它包括用于存放识别对象的唯一身份编码的射频识别芯片和与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配套的识别装置,所述的识别装置设置有为所述的识别装置提供工作电源的第一电源模块以及顺序连接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第一接收缓冲模块、第一密码验证模块、读取信息模块、显示接口模块、关闭控制模块和第一发送缓冲模块,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上设置有第一天线线圈,所述的第一电源模块上连接有启动开关,所述的启动开关的一端连接有电池,所述的第一接收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一校验纠错模块,所述的读取信息模块连接有对象数据库模块,所述的显示接口模块连接有超时判断模块和信息显示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连接有验证密码模块和定时发送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一增加校验模块,所述的第一发送缓冲模块与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设置有顺序连接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第二接收缓冲模块、第二密码验证模块、读取计数模块、读取编码模块、第二发送缓冲模块和信息反馈模块,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上连接有第二电源模块,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上设置有第二天线线圈,所述的第二接收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二校验纠错模块,所述的读取编码模块连接有身份编码模块,所述的第二发送缓冲模块通过双向数据通道连接有第二增加校验模块,所述的信息反馈模块与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连接;所述的第一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一天线线圈向所述的第二天线线圈发送携带综合密码的高频电磁波信号,所述的射频识别芯片对接收到的综合密码进行处理形成反馈密码,所述的第二天线接口模块通过第二天线线圈利用高频电磁波信号将反馈密码反馈给第一天线线圈。
所述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与所述的身份编码模块之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编码写入模块,所述的第二密码验证模块、所述的编码写入模块、所述的身份编码模块和所述的读取编码模块顺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卫强;汪文平,未经张卫强;汪文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46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