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电连接的LED吊灯升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5980.X | 申请日: | 200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2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兆勇;林万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万炯 |
主分类号: | F21V21/36 | 分类号: | F21V21/36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文忠 |
地址: | 31510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电 连接 led 吊灯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灯升降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一种带电连接的LED吊灯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如条形吊灯升降装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改变两根杆子的间距来实现的,即一根杆子往下拉使灯具高度下降,另一根杆子往下拉使灯具高底上升。这样的实现方式不够方便,不够简洁。另一种是采用两个独立的弹簧升降器来实现,会出现条形灯体两端高低不平的情况。公告号CN2568964Y,公开了一种能够控制升降的吊灯。顶板上架设有一水平转动轴,能由换向开关控制正反转的电动机紧固于顶板上,电动机与转动轴传动联结,转动轴上紧固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钢绳轮,钢绳轮上盘绕有钢绳,在一可挂置照明灯具的吊灯底盘上向上设有两个或者多个灯光电源下触头,在顶板或与顶板紧固连接的组件上相应位置设有能够分别与各个灯光电源下触头电接触的灯光电源上触头,盘绕于钢绳轮上的钢绳一端与钢绳轮紧固联结、另一端与吊灯底盘紧固联结;但仅仅在升降上作了改进。上述吊灯升降装置一般均不包括电连接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拉升灵活方便,平衡性好,具有电连接功能的吊灯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带电连接的LED吊灯升降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弹簧升降器、LED驱动电源及机电连接机构;其中:弹簧升降器由弹簧固定座、绕线盘、螺旋状发条弹簧和第一升降绳、第二升降绳顺序配装组成;弹簧升降器的第一升降绳、第二升降绳为两条独立的具有平衡承重灯体和导电的双重作用的裸铜编织导线;绕线盘外侧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平行的第一分线槽、第二分线槽;第一升降绳、第二升降绳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同一绕线盘上,并对应缠绕于绕线盘的第一分线槽、第二分线槽上;发条弹簧以螺旋状紧配设置于绕线盘内,发条弹簧的内端固定于弹簧固定座中心轴上,发条弹簧的外端固定于绕线盘内侧壁上。
优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机电连接机构包括有用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和对应的第一压线板和第二压线板组成;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安置于安装外壳的第一凹口和第二凹口处,且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轮槽方向在绕线盘的切线方向上,第一压线板和第二压线板对应置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经紧固件固定安装在外壳内。
上述的弹簧升降器的第一升降绳以发条弹簧的螺旋方向缠绕于第一分线槽,并贯穿弹簧固定座上对应的第一条形边孔,绕接第一滑轮,经外壳的第一底孔穿出,并电连接灯体的“正”极。
上述的弹簧升降器的第二升降绳,以发条弹簧的螺旋方向缠绕于第二分线槽,并贯穿弹簧固定座上对应的第二条形边孔,绕接第二滑轮,经外壳的第二底孔穿出,并电连接灯体的“负”极。
上述的LED驱动电源的低压输出端“正”、“负”极导线经紧固件或焊接的方式电连接于机电连接机构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发条弹簧的收缩力,灯具本身的重力,及导线与滑轮的摩擦力三者的相互平衡来达到灯具在任意位置停留。只需托拉条形灯体就能实现条形灯具上升或下降,要使条形灯具下降握住条形灯体往下拉,直到所需高度松开手,要使条形灯具往上升,只需用手往上托条形灯具,直到所需的高度松开手,可方便地让条形灯具在垂直方向停动。其中的第一升降绳、第二升降绳固定在同一个绕线盘上,所受的力是同等大小的,故条形灯具不偏斜,且用裸铜编织导线独立绕于两个分线槽第一分线槽、第二分线槽上,两者之间没有接触,通过LED驱动电源,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到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两根导线就可以作为条形灯具的“正”“负”极来为条形灯具提供电源连接,无需另外的电源线,使本实用新型更加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对应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弹簧升降器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万炯,未经林万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59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网络设备上进行数据流量分析管理的方法
- 下一篇:螺固工具齿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