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高压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6210.7 | 申请日: | 200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0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周重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重威 |
主分类号: | F16K11/08 | 分类号: | F16K11/08;F16K31/60;F16K25/00;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辉 |
地址: | 315135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高压 手动 三位 四通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超高压液压系统工作换向的超高压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它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塑料机械、矿山机械、工程机械,船舶、航空、汽车、桥梁、公路等工业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三位四通换向阀多数采用滑阀式结构,滑阀式三位四通换向阀一般由阀体和安装于阀体内并可轴向移动的滑动阀芯组成;所述阀体上有四个油口即P口、T口、A口和B口,而四个油口之间的通、断取决于滑动阀芯的三个不同的工作位置,换句话说,滑动阀芯在外力的作用下移动后可以停留在不同的工作位置上,从而实现各油口之间的通、断。上述结构的滑阀式三位四通换向阀不但存在泄漏大、定位精度低的缺陷,而且它的工作压力比较小,在液压通道中所能承受的最高压力仅有31.5MPa,这使得换向阀的故障率比较高,使用寿命比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泄漏小、定位精度高,而且工作压力大、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的超高压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超高压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它包括阀座、连接在阀座上的阀壳、手柄盖以及与手柄盖连接的手柄和配液轴;所述阀座上设有A工作油口、B工作油口、位于阀座中心的进油口以及以进油口为圆心呈圆周分布的回油通孔I、回油通孔II、回油通孔III、与A工作油口相通的孔I和与B工作油口相通的孔II;所述配液轴位于阀座上方且与阀壳转动式配合;所述配液轴下部圆周面与阀壳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组件;所述配液轴下部台阶与阀壳内壁顶部之间设有预紧弹簧;所述配液轴的底部设有相互平行的槽I、槽II和槽III;所述配液轴底部与阀座顶部的接合面为研磨面;所述手柄盖和阀壳之间设有一个限制配液轴转动位置的三档位定位装置。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实用新型不但在配液轴下部圆周表面与阀壳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组件,而且配液轴底部与阀座顶部的接合面还采用为研磨,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工作状态下的泄露几乎为零;另外,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手柄盖和阀壳之间设有一个限制配液轴转动位置的三档位定位装置,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转动手柄来轻松地实现配液轴三个不同的转动位置,从而不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三通功能,而且也使本实用新型的定位精度大大提高;还有,由于密封组件以及预紧弹簧在压力油的作用下能够确保阀壳和配液轴之间的紧配合,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工作压力大大提高(最大工作压力能达到70MPa),而且也使其故障率大大降低,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配液轴下部圆周表面与阀壳内壁之间的密封组件包括垫圈I、○形密封圈I、垫圈II、以及○形密封圈II;所述垫圈I、○形密封圈I、垫圈II以及○形密封圈II由上而下依次压紧在配液轴下部台阶与阀壳中部台阶之间。多个垫圈、○形密封圈及挡圈的使用不但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泄漏小的优点,而且也进一步保证了阀壳与配液轴之间的紧配合,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压力大大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阀座和阀壳之间有一根限制两者之间周向转动的定位销。定位销的设置可以很好地防止阀座和阀壳用螺钉连接固定时出现错位而发生泄漏现象,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泄漏小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改进,所述阀座顶部和阀壳下部的台阶之间设有垫片。垫片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阀座与阀壳之间的密封度,从而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泄漏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配液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超高压手动三位四通换向阀的阀机能图。
图中所示:1、阀座,2、阀壳,3、手柄盖,4、手柄,5、密封垫圈,6、垫片,7、配液轴,8、A工作油口,9、B工作油口,10、进油口,111、回油通孔I,112、回油通孔II,113、回油通孔III,121、孔I,122、孔II,13、预紧弹簧,141、槽I,142、槽II,143、槽III,151、垫圈I,152、垫圈II,161、○形密封圈I,162、○形密封圈II,17、螺钉,18、凹槽,19、定位弹簧,20、定位钢球,21、定位槽,22、定位销,23、定位孔,24、螺纹通孔,25、手柄套,26、弹性定位销,27、配液轴进油口,28、平行槽。
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重威,未经周重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62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