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管掀盖颊面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6789.7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4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7/36 | 分类号: | A61C7/36;A61C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向群 |
地址: | 310015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管掀盖颊面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矫正牙颌畸形所用的单管掀盖颊面管。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现有的掀盖颊面管主要由两个颌向结扎翼、两个龈向远中结扎翼、基体、底板、牵引拉钩和主弓丝槽构成,其中两个颌向结扎翼、两个龈向远中结扎翼、基体和主弓丝槽呈“H”形状,尽管设计已经非常精巧,但因为每个患者磨牙萌出高度不一致,特别是国内患者磨牙萌出普遍比较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上下颌掀盖颊面管相互碰触导致的咬颌干扰。临床医师为了避免咬颌干扰在给患者安装颊面管前,需要对单管掀盖颊面管下牙的颌一侧的结扎翼进行处理,即采用切割方式切割掉单管掀盖颊面管下牙的颌一侧的结扎翼,如果没有将掀盖颊面管下牙的颌向结扎翼切割掉,则可能会发生上下颌掀盖颊面管因咬颌干扰而产生的颊面管变形或者脱落;如果将结扎翼切割掉,虽然避免了咬颌干扰却使得掀盖颊面管丧失了结扎的功能,但增加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负担,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避免咬颌干扰的单管掀盖颊面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以下技术解决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基体,在基体的底部设有底板,在基体上设有主弓丝槽,所述主弓丝槽的一侧设有牵引拉勾、龈向远中结扎翼和龈向近中结扎翼,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弓丝槽的另一侧设有两个颌向近中结扎翼和颌向远中结扎翼,所述颌向近中结扎翼和颌向远中结扎翼处在与主弓丝槽平行的位置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在主弓丝槽另一侧设置两个与主弓丝槽平行的颌向结扎翼,能够改善颌向的矫治空间,可避免咬颌干扰,提高了矫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临床使用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临床使用示意图之二
图6为现有技术中的单管掀盖颊面管临床使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颌向近中结扎翼,2—底板,3—基体,4—颌向远中结扎翼,5—龈向远中结扎翼,6—牵引拉钩,7—龈向近中结扎翼,8—主弓丝槽,9—牙弓丝,10—结扎丝。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基体3,在基体3的底部设有底板2,在基体3上设有主弓丝槽8,所述主弓丝槽8的一侧设有牵引拉勾6、龈向远中结扎翼5和龈向近中结扎翼7,所述主弓丝槽8的另一侧设有颌向近中结扎翼1和颌向远中结扎翼4,所述颌向近中结扎翼1和颌向远中结扎翼4处在与主弓丝槽8平行的位置上;两者位于底板2围成的空间内,所述颌向近中结扎翼1和颌向远中结扎翼4与底板2颌向端面之间有一定的间距,所述基体3与龈向远中结扎翼5、龈向近中结扎翼7、颌向近中结扎翼1和颌向远中结扎翼4呈“∏”形状。
参照图4、图5:本实用新型临床使用时,牙弓丝9位于主弓丝槽8内,基体3上的龈向远中结扎翼5、龈向近中结扎翼7、颌向近中结扎翼1、颌向远中结扎翼4和牙弓丝9由结扎丝10捆扎在一起,使得上、下颌颊面管之间有0.7mm以上的空隙,因而有效防止了上下颌掀盖颊面管之间的干扰,同时还保持来原来的结扎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牙齿矫治效率,降低矫治成本,它是一种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的单管掀盖颊面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新亚齿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67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泥混凝土道路和机场道面伸缩缝清缝机的弯曲刀具
- 下一篇:便携式转换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