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通讯基站方舱散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7191.X | 申请日: | 2008-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6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向金;邓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以实业(德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13216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通讯 基站 散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通讯基站的散热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热管进行快速热传递并结合水箱蓄冷的散热效率高、速度快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通讯基站方舱散热装置中,最常见的是利用空调进行温度控制,实现热量的转移。使用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制冷剂经过室内的蒸发器,吸收室内热量蒸发,后被压缩机压缩,然后在室外冷凝器中释放热量,再通过节流装置进入蒸发器,进行循环,达到热量转移的效果。而这种制冷装置存在的问题是耗能大,结构相对复杂,而且价格高,维护工作量较多,一旦停电便不能制冷,影响了通讯机房的散热,并且目前使用的制冷剂多为氟利昂,对环境保护有影响。
热管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它通过在全封闭真空管壳内液态工质的蒸发与凝结来传递热量,具有极高的导热性、良好的等温性、冷热两侧的传热面积可任意改变、可远距离传热、可控制温度、阻力损失小、结构紧凑、工作可靠和维护费用少等多种优点。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02219638.2)公开了一种“通讯机站热管散热器”,它包括热管、翅片及鞍座,热管与金属鞍座之间为良好接触的嵌接或焊接,翅片套装在热管的冷凝段上。具有可散掉较大的发热量的优点;再如中国专利(专利号:200720036156.0)公开了一种“机房用空气热交换装置”,由若干平行排列的回型重力热虹吸管组成,回型重力热虹吸管的上端连通热管集气器,下端连通热管集液器,回型重力热虹管的下部为蒸发段,上部为冷凝段,蒸发段是把多根热管排列在同一个平面上构成辐射板,冷凝段管体采用差排布置,在冷凝段的管体上设有换热肋片,蒸发段与冷凝段间为绝热段,管体外套绝热材料层,回型重力热虹吸管内充有工作液,此专利依靠工作液在蒸发段和冷凝段间蒸发和冷凝从而实现热交换,不需消耗压缩机或者水泵的能量。
随着移动通讯的飞速发展,通讯基站的分布日益广泛,上述散热装置的缺点是直接利用室内外温差进行热量传递,而昼间室内外温差明显减小,尤其是在环境极为酷热的沙漠地区更为如此,沙漠酷热地区室内外温差很小,限制了热管热量传递的有效时间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基站方舱散热装置,该装置是将热管的蒸发段置于方舱内,将热管的冷凝段置于室外的水箱的水面下端,热管内工质在蒸发段吸收方舱内发热源产生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伸入水箱中水面下端的冷凝段,工质冷凝,向水箱里的水放热,然后水再通过水箱的壁面以及壁面上的散热肋片与空气进行对流换热,从而达到迅速散热的目的。此外,水箱中的水还因为昼夜间有温差而起到蓄冷的作用,从而增大了昼间热管应用时两端的温差,强化了热管在昼间的换热能力,延长了热管运行有效时间,提高了散热效率,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此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小,低能耗,不污染环境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型通讯基站方舱散热装置,包括由若干根热管组成的热管束,所述热管的蒸发段和冷凝段分别位于方舱的内部和外部,在方舱的外部设有水箱,在水箱内装有水,热管的冷凝段置于水箱内的水面下方。
为了使水箱快速散热,作为优选,在水箱上部的外表面上设有散热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装置为热管的冷凝段上方的设于水箱外表面的散热肋片。
作为优选,所述的散热装置为设于水箱上部的热管,所述热管的蒸发段置于水箱内的水面下方,热管的冷凝段置于水箱的外部。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箱的下部设有保温层。
作为优选,所述的保温层包覆在水箱下部的外表面上,所述的保温层由聚氨酯发泡材料制成。
为增加室内热空气与热管蒸发段的传热面积,作为优选,在热管的蒸发段上设有换热翅片。
为增强冷凝效果,提高散热效率,作为优选,在热管的冷凝段上设有散热翅片。
为强制散热所需,作为优选,在方舱内设有用以增加热管蒸发段与空气换热量的风扇。
为强制散热所需,作为优选,在方舱外设有用以增加水箱壁面与空气换热量的风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以实业(德清)有限公司,未经三以实业(德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1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