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伸缩扇形笔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7358.2 | 申请日: | 2008-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88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斯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虎林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B43K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红 |
地址: | 311500浙江省桐庐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扇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笔,尤其是一种利用笔杆的伸缩实现笔与扇子的转换,同时具有笔和扇子功能的伸缩扇形笔。
背景技术
笔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在这过程中,使用者不断对笔的功能和外观有新的要求,而目前的笔尽管款式很多,但在功能、结构和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往往只是单一的书写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造型美观、使用方便、将笔和扇子功能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伸缩扇形笔。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伸缩扇形笔,包括笔芯、笔杆头,其特点在于:还包括一级笔杆、二级笔杆、三极笔杆、导轨套筒和折叠扇面,所述导轨套筒上开有导轨,导轨一端开有固定缺口,所述笔芯设置在一级笔杆内,一级笔杆一端一体化连有固定件,另一端固定有笔杆头,笔杆头上设置有环形凹槽,一级笔杆套装在导轨套筒内,固定件设置在导轨内并与固定缺口匹配,所述导轨套筒套装在二级笔杆内,二级笔杆一端设置有扇面紧固件,扇面紧固件上固定有折叠扇面,折叠扇面上一体化连有扇页固定片,所述二级笔杆穿入三级笔杆内,三级笔杆上设置有环形凸座,环形凸座与二级笔杆卡接,三级笔杆一端设置有扇面固定套,扇页固定片夹入扇面固定套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级笔杆、导轨套筒、二级笔杆、三极笔杆层层相套,需要使用扇子时可轻松容易的从笔杆内拉出扇面,不使用时扇面折叠固定,不影响笔的外形和使用。结构设计合理,几种功能既和谐统一又具有独立性,操作简便,外型变化大,造型美观,扇形部分还可加印文字及图片,起到宣传,传播信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拉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轨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级笔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扇面紧固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扇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扇面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笔杆头(连笔帽)1、一级笔杆2、二级笔杆3、三级笔杆4、导轨套筒5、扇面固定套6、扇面紧固件7、折叠扇面8、笔芯9、固定件10、固定缺口11、导轨12、环形凹槽13、环形凸座14、扇页固定片15。
导轨套筒5上开有固定缺口11和导轨12,一级笔杆2与固定件10连为一体,一级笔杆2塞入导轨套筒5,固定件10设置在导轨12内,与导轨12匹配吻合,转动一级笔杆2,固定件10与固定缺口11匹配吻合。
将套有一级笔杆2的导轨套筒5塞入二级笔杆3,折叠扇面8固定在扇面紧固件7上,扇面紧固件7固定在二级笔杆3上,扇页固定片15与折叠扇面8连为一体。
将套有一级笔杆2、导轨套筒5的二级笔杆3穿入三级笔杆4,三级笔杆4开有环形凸座14,环形凸座14与二级笔杆3卡合。折叠扇面8与扇页固定片15连为一体,扇面固定套6固定在三级笔杆4上,将扇页固定片15夹入扇面固定套6之间以固定。
笔芯9塞入一级笔杆2,用笔杆头(连笔帽)1套入一级笔杆2连接固定。
笔杆头(连笔帽)1上开有环形凹槽13,其作用是在笔伸缩时环形凹槽13与环形凸座14匹配吻合。
本实用新型扇面伸缩、展开的操作步骤是:
①.拉出笔杆头1,一级笔杆2沿着导轨12被同时拉出,至固定缺口11位置停止,形成状态。
②.旋转笔杆头1,将连带一级笔杆2及其固定件10旋转,使其卡在导轨套筒5的固定缺口11处,使一级笔杆2不会上下活动。
③.推笔杆头1,由于一级笔杆2卡在固定缺口11处,同时扇面紧固件7顶住导轨套筒5,并固定在二级笔杆上;此时,笔杆头1、一级笔杆2、二级笔杆3成为了固定的一体。推笔杆头1并使三级笔杆4拉下,最后笔杆头1上的环形凹槽13与三级笔杆内的环形凸座14吻合,折叠扇面8在这过程中会逐步展开。
若逐步返回以上操作,又可形成原始笔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虎林,未经斯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3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