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的中间锚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87991.1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3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幸祥;吴利民;陈春雷;周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5/12 | 分类号: | E04C5/1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000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张拉 控制 应力 单丝 中间 锚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或扶梯、桥梁或道路风障连接及其它景观或装饰等用低应力拉索的张拉和锚固装置,具体讲是一种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的中间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拉索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已非常广泛。拉索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结构受力拉索,如桥梁工程中的斜拉索、吊杆拉索和幕墙玻璃支撑结构中的拉索等。这些拉索作为预应力拉索,其张拉控制应力一般在0.45fptk~0.75fptk范围内(fptk为拉索材料抗拉强度标准值),所以,这些拉索一般处于高应力工作状态。其张拉装置和锚固装置及其张拉方法(工艺)均已有大量研究成果,并有成熟的产品和应用技术标准可循。
另一种拉索,例如楼梯或扶梯的扶手拉索,桥梁和道路风障的连接拉索以及其他一些由于建筑上要求而设置的装饰性拉索等,就是属于这类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小直径(直径一般小于10mm)的单根钢丝拉索,通常称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由于用途不同,在正常状态下并不需要很高的张拉控制应力,甚至是不允许有高的张拉控制应力,如桥梁风障拉索若应力过高则易使其支撑的立柱变形或位移等,故其张拉控制应力一般小于0.45fptk,甚至小于0.2fptk或更小。但其锚固体系又要具备高应力状态下的安全性,如楼梯扶手的拉索要能承受意外事故时人的重力、桥梁风障拉索要能承受交通事故可能出现的货物或人力的撞击等。
现有技术的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的中间锚固装置,鉴于单丝拉索的张拉控制应力很低,常常是拉直即可,所以,其张拉单元一般较短,如需40米长的拉索,则采用10多米长的四根单丝拉索,通过若干个张拉单元连接方式来形成整体拉索的效果,即中间段也实际为张拉端。具体实施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结构:参见图2,一种为错位的张拉单元连接,即中间段也为张拉兼锚固装置,参见图1,而其张拉兼锚固装置的结构一般为:设有鐓头的钢制小直径单丝拉索12外套有的穿心螺杆14配合在楼梯、风障等立柱11的孔中,并由旋合在穿心螺杆14上并分别位于立柱两侧的紧固螺母13固紧。参见图3,另一种为采用常规的拉索连接器15连接。
以上现有技术的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的中间锚固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缺点:
当中间段的锚固装置采用错位的张拉单元连接时,限制了拉索张拉单元的长度,增加了连接锚固件及其工程量,且其安装过程繁琐,工效低,既增加器材成本也增加人工成本,还影响美观;而当采用常规的拉索连接器连接时,同样限制了拉索张拉单元的长度,特别是因为在拉索张拉施工时前后两段会相互影响张拉效果,所以,必须进行多次调节才能达到张拉效果,增加了施工时间和难度,其安装过程同样繁琐,工效较低,人工成本较高;尤其是当所需拉索总长度较长时,即张拉单元数目较多时,以上缺点更显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大幅度增加拉索张拉单元的长度、节省器材、且安装施工简单、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的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的中间锚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的中间锚固装置,包括小直径单丝拉索,所述的单丝拉索具有连续穿过多根立柱的长度;所述的中间锚固装置还包括内圆与单丝拉索外圆相配的开口套管,开口套管合拢后的中心孔径小于单丝拉索的直径,开口套管的轴向中间位于中间立柱孔内,伸出中间立柱两侧的开口套管的轴向两端外各有一付将该开口套管紧固在单丝拉索上的抱箍和多个紧固螺栓。
作为改进,所述的中间锚固装置还包括两平面分别靠紧在中间立柱侧面和抱箍端面的设有外凸止口的垫圈,所述的垫圈为一对,分别位于中间立柱两侧并套在开口套管上。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低张拉控制应力下单丝拉索的中间锚固装置与以上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单丝拉索具有连续穿过多根立柱的长度,加之本实用新型的开口套管由抱箍和多个紧固螺栓固紧在单丝拉索上,安装时采用长索张拉,分别锚固的方式,明显增加了单丝拉索张拉单元的长度,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工效,使施工周期缩短,并节省了器材,大幅度降低了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而且还使得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整齐美观。
尤其是若采用先将一个中间锚固装置安装在单丝拉索总长的正中间的中间立柱或最接近单丝拉索总长正中间的中间立柱上作固定端,再进行张拉两张拉端并安装其它中间锚固装置的工艺步骤时,可增加单丝拉索总长一倍左右,使以上优点更突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79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