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遮阳吊伞摇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8054.8 | 申请日: | 200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4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子国;王成华;罗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勇 |
主分类号: | A45B25/14 | 分类号: | A45B25/14;A45B1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000浙江省临海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阳 摇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吊伞安装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遮阳吊伞摇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直杆遮阳吊伞现有结构中通常包括吊伞张合和倾斜度调节两个独立的机构,控制吊伞张合的机构一般设置在直立杆的下端,有的是通过摇手摇动带动扶手壳上下滑动同时使伞面开合,有的是单通过直立杆下端摇手打开伞面后推扶手壳等,传统结构的直杆遮阳吊伞,消费者在使用时必须蹲下或者是弯腰才能握住摇手打开伞面。而同类型的直杆遮阳吊伞采用的倾斜度调节机构,有的是在斜杆尾端延伸一根支杆用来调节伞面左右倾斜,当需要伞面左右倾斜时,首先要将支杆拉开向左或向右移动到一定角度后,再将支杆回直拉回原位固定于直立杆上。从上述情况看来不仅使消费者使用不便,而且存在着结构烦琐、装配复杂及生产成本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集吊伞张合控制及左右倾斜度调节、前后倾斜度调节于一体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扶手机构、摇手机构和转向机构,套接设置在直杆上的扶手机构由左扶手壳、右扶手壳配合构成,扶手机构内安装有与直杆上设置的定位孔插接配合的弹性定位销,弹性定位销与扶手机构上设置的把手开关连动配合,扶手机构前端内腔配合设置摇手机构,摇手机构包括摇手轴及与其套接配合的绕绳轮,绕绳轮上绕接设置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伞绳,扶手机构前端两外侧设置与摇手机构同轴活动配合的左摇手壳、右摇手壳,相互配合的左摇手壳、右摇手壳前端连接设置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左转向壳、右转向壳,左转向壳、右转向壳内设置用于连接外管的斜齿套及相互啮合的蜗轮,斜齿套与左摇手壳、右摇手壳前端活动套接配合。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开关通过传动销、前后设置的传动杠杆件及相应的连接绳与弹性定位销连动连接。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扶手机构内腔配合设置用于套接直杆的直杆滑套,直杆滑套内侧四周设置与直杆滑动配合的凸点。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开关与扶手机构壳体之间连接设置把手开关弹簧。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定位销通过定位销弹簧与连接设置在扶手机构内腔的固定套弹性滑动配合。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齿套与左摇手壳、右摇手壳之间配合设置深沟球轴承,并在前端配合设置轴用弹性挡圈。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手轴与扶手机构之间配合设置扭簧、垫圈。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摇手壳、右摇手壳分别通过铜垫片、轴用弹性挡圈活动连接在摇手轴上,外端分别设置定位用左摇手壳堵头、右摇手壳堵头。
所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摇手轴、蜗轮一端分别配合设置与摇手柄连接的连接孔。
上述的遮阳吊伞摇手装置构思新颖、结构合理,通过扶手机构在遮阳吊伞直杆上滑动控制吊伞的左右倾斜度,通过摇手机构控制吊伞的张合,并通过转向机构控制吊伞的前后倾斜度,通过本装置的应用,遮阳吊伞可以调节在前后、左右方向的任何角度,以选择适当的遮阳角度,提高遮阳效果,本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外型简洁美观、操作使用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扶手机构、101—左扶手壳、102—右扶手壳、103—连接绳、104—传动杠杆件、105—圆柱销、105a—圆柱销、106—传动销、107—把手开关、108—把手开关弹簧、109—直杆滑套、110—螺钉、111—弹性定位销、112—固定套、113—定位销弹簧、114-凸点、2—摇手机构、201—左摇手壳、202—右摇手壳、203—左摇手壳堵头、204—轴用弹性挡圈、205—铜垫片、206—摇手轴、207—垫圈、208—扭簧、209—绕绳轮、210—右摇手壳堵头、211—伞绳、3—转向机构、301—左转向壳、302—右转向壳、303—蜗轮、304—斜齿套、305—垫圈、306—深沟球轴承、307—轴用弹性挡圈、308—螺钉、4—外管、5—斜拉杆、6—摇手柄、7—直杆、7a—塑料条、7b—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遮阳吊伞摇手装置包括相互配合连接的扶手机构1、摇手机构2和转向机构3,扶手机构1套接在直杆7上,装置外端与外管4连接。套接设置在直杆7上的扶手机构1由左扶手壳101、右扶手壳102通过螺钉110连接配合构成,扶手机构1内腔配合设置用于套接直杆7的直杆滑套109,直杆滑套109采用润滑性好的聚四氟材料制作,一般上下两个连接设置在左扶手壳101、右扶手壳102内侧,直杆7插接在滑套109内,直杆滑套109内侧四周连接设置与直杆7滑动配合的凸点114,凸点114一般设置为6点,左右侧各两点,前后侧各一点,可防止扶手机构1滑动中晃动,扶手机构1通过凸点114与直杆7上相应的凹槽滑动配合实现上下滑动;扶手机构1内安装有与直杆7上设置的定位孔7b插接配合的弹性定位销111,定位孔7b按一定距离排列设置在连接于直杆7一侧的塑料条7a上,弹性定位销111与扶手机构1上设置的把手开关107连动配合,如通过把手开关107上端设置的传动销106、前后设置的传动杠杆件104及相应的连接绳103使把手开关107与弹性定位销111连动连接,传动杠杆件104以连接设置在左扶手壳101内侧的圆柱销105为中心转动,连接绳103采用可钢丝绳;把手开关107以扶手机构1的左扶手壳101内侧上设置的圆柱销105a为中心轴活动连接,并与左扶手壳101壳体之间设置把手开关弹簧108,弹性定位销111通过定位销弹簧113与连接设置在扶手机构1内腔的固定套112弹性滑动配合。按下把手开关107,通过传动销106、前后传动杠杆件104、连接绳103的连动,弹性定位销111被拔出定位孔7b,扶手机构1即可在直杆7上滑动,并通过定位销弹簧113的作用,使弹性定位销111插接在其它定位孔7b内定位。扶手机构1前端内腔配合设置摇手机构2,摇手机构2包括摇手轴206及与其套接配合的绕绳轮209,摇手轴206两端串接在左扶手壳101、右扶手壳102上,与左扶手壳101之间配合设置垫圈207、扭簧208,通过扭簧208控制绕绳轮209不能自由转动,起防滑作用。绕绳轮209上绕接设置用于控制伞面张合的伞绳211,摇手轴206一端配合设置用于与摇手柄6连接的连接孔,将摇手柄6插接在此连接孔内转动,摇手轴206及与其套接配合的绕绳轮209旋转,收进或发出伞绳211以控制伞面的张合。扶手机构1前端两外侧设置与摇手机构2同轴活动配合的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套接在左扶手壳101、右扶手壳102的外凸圆上,分别通过铜垫片205、轴用弹性挡圈204活动连接在摇手轴206上,外端分别设置左摇手壳堵头203、右摇手壳堵头210定位,通过相互配合的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前端连接设置转向机构3,转向机构3包括相互配合的左转向壳301、右转向壳302,左转向壳301、右转向壳302通过螺钉308固定连接在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上,左转向壳301、右转向壳302内设置用于连接外管4的斜齿套304及相互啮合的蜗轮303,蜗轮303与左转向壳301、右转向壳302之间设置垫圈305使配合密切,斜齿套304与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前端活动套接配合,在斜齿套304两端与相互配合的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之间配合设置深沟球轴承306以减少摩擦、增加旋转灵活性,并在斜齿套304前方的相互配合的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上配合设置轴用弹性挡圈307以防止斜齿套304松动、脱落;蜗轮303一端配合设置用于与摇手柄6连接的连接孔,摇动摇手柄6使蜗轮303转动,带动与其啮合传动的用于连接外管4的斜齿套304转动,外管4随之转动即可使吊伞在水平180度范围内任意调节,调节吊伞前后的倾斜度。扶手机构1在直杆7上滑动,通过左摇手壳201、右摇手壳202绕摇手轴206和左扶手壳101、右扶手壳102的外凸圆转动、以及斜拉杆5与外管4活动连接以调节吊伞左右倾斜角度,扶手机构1向下滑动时外管4向直杆7竖直合并,伞面向左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勇,未经何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8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引擎点火系统角度增加提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