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汤汁馅料包子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8144.7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78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余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伟祥;张茆生 |
主分类号: | A21D13/08 | 分类号: | A21D13/08;A21D8/04;A21D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102浙江省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汤汁馅料 包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汤汁馅料包子。
背景技术
汤汁馅料包子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美食,尤其是在江浙地区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制作方法与普通的包子制作基本相同,仅是对包子的馅采用特殊选配和处理,使其在制作时是凝固的,而蒸制后则形成了大量的汤汁,这种包子叫汤包子和灌汤包子,由于其内容的汤汁鲜美,与外包的包子皮子的柔韧和筋道相配是相得益彰,但是,这种包子也有一个缺陷,就是必须现蒸现吃才能保证其特有的风味,因为,蒸熟后若不赶紧吃掉包子内的大量汤汁会渗透到包子皮中,即被包子皮吸收,有时甚至是将包子皮溶化破裂而漏掉;还有即是没有漏掉时间久了或复蒸再吃,内中原有的汤汁也会因为渗透到包子皮中而消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的相关人士也有尝试用先将其它质料的皮子把馅料包裹后再用通常的方式包制成的,可是口感就会有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熟后放置较长时间汤汁也不会消失的汤汁馅料包子。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把由面皮和包裹在面皮内的馅料构成的汤汁包子中的面皮设置为双层,外层是制成加有酵母菌的发面皮,其质地多孔膨胀松软,内层是无酵母菌的锁水面皮,其质地密实柔韧,在包制时,先将两层皮相叠粘合再放置馅料包上;还有为了在包子表面上留下标识,可以对其局部烙烫形成字或图案,该字或图案就是食品表面受热形成的焦化痕迹。
本实用新型的带标识图案汤汁馅料包子与现有的汤汁馅料包子相比,由于将包子皮设置成了两种相同质料不同密度的皮子,其外层保持了包子皮原有的皮软而膨松,内层则增加了其韧性和耐嚼,口感不但与单层无异,甚至更好,尤其是在汤汁的保存上,因为内层皮的致密,阻隔了与外层膨松皮层的接触,大大减少了汤汁的渗透和对包子皮的溶裂,经较长时间放置和复蒸汤汁也不会消失,采用了烙印的方式对其表皮进行高温烙烫,使其接触部位发生焦化变色形成与未接触部分的明显色泽差异的区别图案,这样既不会造成食品的污染,又杜绝了纸质标识的使用,还有这种印记标识图案清晰,不会消失,色泽诱人,符合绿色、环保、卫生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包子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包子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对本实用新型并没有限制。
实施例
参照附图1至附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熟后放置较长时间汤汁也不会消失的汤汁馅料包子,是由外皮1和内皮2馅料3所构成的,其外皮1是经发酵过的发面皮,内皮是没有发酵过的面皮,这样的二层皮加工成型后,先相叠粘合后再将经特别选配的馅料3包入其中,入蒸笼蒸熟,然后用印章式的烙铁在包子表面烙烫出标识图案11,即可。它的机理是因被烙烫部位受高温作用形成了颜色加深的焦化痕迹之故,还有该图案11与整个馒头表皮是浑然一体,只是颜色不同,有时也可能也较其它正常颜色的表皮比有略微的下凹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伟祥;张茆生,未经余伟祥;张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81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