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蒸馏锅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8575.3 | 申请日: | 200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1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叶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界平 |
主分类号: | C12G3/12 | 分类号: | C12G3/12;A47J27/00 |
代理公司: | 金华科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杰平 |
地址: | 323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蒸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既可用于酿酒蒸馏,又可用于家庭蒸煮食物的多用蒸馏锅。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小型酿酒蒸馏装置是由蒸馏锅、冷凝器和管道组成,其结构较复杂,蒸馏锅只适合与冷凝器配合使用。现有的小型酿酒蒸馏装置使用功能单一,除用于酿酒蒸馏外,不可用作蒸煮食物的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小型酿酒蒸馏装置所存在的上述结构复杂,使用功能单一,除用于酿酒蒸馏外,不可用作蒸煮食物的锅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可用于酿酒蒸馏,又可用于家庭蒸煮食物的多用蒸馏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多用蒸馏锅包括锅体和冷凝器,其中,锅体与冷凝器为分体式结构,在锅体内壁上设有用来放置搁板的环形凸筋,冷凝器由底盖、水箱壳和冷凝板组成,底盖与水箱壳底部连接在一起;冷凝板为锥形结构,冷凝板的底部与水箱壳内壁连接在一起;在底盖的顶部开有通气口;水箱壳底部与底盖之间的环形槽为集酒槽,在水箱壳底部侧面设有出酒管,出酒管的管孔与集酒槽相通;在水箱壳的底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管孔与水箱内腔相通;在水箱壳的顶部设有溢水管,溢水管的管孔与水箱内腔相通。
平时,多用蒸馏锅的锅体可用作蒸煮食物的锅。蒸馏制酒时,锅体与冷凝器合在一起使用。蒸馏制酒时的操作步骤如下:
搁板放置在锅体内的环形凸筋上,在搁板上平铺一层经过清蒸的砻糠,将发酵后的酒醪倒入锅体内,酒液从砻糠通过搁板漏入到锅体底部,酒液中的酒糟滞留在搁板上的砻糠上;装上冷凝器,将冷却水从进水管进入水箱内腔;炉子对锅体进行加热,酒液产生酒蒸汽上升通过搁板对上层糟醅加温;酒蒸汽从酒液及糟醅中分离出来后经冷凝板的内壁冷凝形成酒珠并粘附在冷凝板的内壁上,由小逐渐增大,在重力的作用下,酒珠沿冷凝板的内壁斜面流向下方的集酒槽中;集酒槽中的酒经出酒管流出;酒蒸汽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经冷凝板的壁传导入水箱内腔内被冷却水吸收,水吸收热量后产生对流,热水从溢水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小型酿酒蒸馏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多,既可用于酿酒蒸馏,又可用于家庭蒸煮食物的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特别适合作为一种家用的酒蒸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多用蒸馏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多用蒸馏锅,包括锅体1和冷凝器,其中,锅体1外壁上设有手柄102,在锅体1内壁上设有用来放置搁板2的环形凸筋101;冷凝器由底盖3、水箱壳4和冷凝板5组成,底盖3与水箱壳4底部连接在一起;冷凝板5为锥形结构,冷凝板5的底部与水箱壳4内壁连接在一起;在底盖3的顶部开有通气口;水箱壳4底部与底盖3之间的环形槽为集酒槽7,在水箱壳4底部侧面设有出酒管8,出酒管8的管孔与集酒槽7相通;在水箱壳4的底部设有进水管9,进水管9的管孔与水箱内腔6相通;在水箱壳4的顶部设有溢水管10,溢水管10的管孔与水箱内腔6相通。为了提高蒸馏效率,冷凝板5的表面采用波纹结构。
蒸馏制酒时,搁板2放置在锅体1内的环形凸筋101上,在搁板2上平铺三至五厘米厚的经过清蒸的砻糠,将发酵后的酒醪倒入锅体1内,酒液从砻糠通过搁板2漏入到锅体1底部,酒液中的酒糟滞留在搁板2上的砻糠上,酒糟与砻糠搅匀,使糟醅疏松通汽。装上冷凝器,冷凝器与锅体1之间采用密封圈或水封接口结构形式进行密封,将冷却水从进水管9进入水箱内腔6。炉子对锅体1进行加热,酒液产生酒蒸汽上升通过搁板2对上层糟醅3加温。酒蒸汽从酒液及糟醅中分离出来后经冷凝板5的内壁冷凝形成酒珠并粘附在冷凝板5的内壁上,由小逐渐增大,在重力的作用下,酒珠沿冷凝板5的内壁斜面流向下方的集酒槽7中。集酒槽7中的酒经出酒管8流出。酒蒸汽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经冷凝板5的壁传导入水箱内腔6内被冷却水吸收,水吸收热量后产生对流,热水从溢水管10排出,冷水从进水管9进入水箱内腔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界平,未经叶界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85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