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泵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8912.9 | 申请日: | 2008-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6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丰 |
主分类号: | F04B53/16 | 分类号: | F04B53/16;F04B53/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宝堂 |
地址: | 3153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动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汽保类的气动泵体,其原理是用内回气结构来达到气缸上下往复运行的目的。其结构是在气缸体内一定位置上,冲一个向外凸苞,在气缸有外部进气口输送气压的状态下,产生一个向下运行的工作状态,当气缸的密封体到达气缸体上凸苞位置时,这时气缸的密封体上部的气压就从这个凸苞进气,而进入的气体从气缸中的小回气孔到达气缸芯,在油封和气缸芯上有一根助力弹簧,使气缸芯产生向上运动,从而达到打开气缸芯上部的密封圈,这样就使气缸上体和下体产生了平衡,而停止向下的运动,而这时原先在气缸体的下部和底部的位置上有一根压缩弹簧,受到压缩后产生向上弹力,使气缸下部的力大于上面的压力,这时气缸向上运动,形成气缸往复运动。此发明有较明显的缺点,就是在加工时,凸苞的加工尺寸不易掌握,凸苞高度深度尺寸因受原材料的抗张强度的影响,每批的原材料的抗拉强度有差异,使得加工较难控制,使得加工后凸苞深浅不一,如产品的机床压力高度尺寸存有差异就会使得气缸产生屏缸而失效,其次是该工序在加工完毕后不易检测,而且检测尺寸极易产生误差,也不正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开发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靠,性能稳定的气动泵。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气动泵,具有气缸体,置于气缸体内的气缸,安装在气缸上的上、下密封体,其特征在于:在气缸体内壁开有一对对称布置且特征相同的内回气孔,所述的对称是指回气孔设置在气缸体的同一条直径线两端的缸体内壁上;同一端的内回气孔有上下二个,沿着同一根轴线垂直布置,开口在气缸体内壁,壁内通过垂直于二孔之间的连接孔使其连通,二个连通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小于上、下密封体之间的距离,具体为8-10mm,较佳的选择是9mm。内回气孔的上孔距气缸体上端面的高度约为气缸体总高度的1/3,较佳的选择是上孔中心线距气缸体上端面36.5mm。内回气孔的直径为3-4mm,较佳的选择是3mm。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内回气孔在模具控制下有序进行,加工中易掌握加工的尺寸和加工精度,易检测加工的尺寸,由于加工精度的提高,使气动泵不会产生屏缸失效的不良状况。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初始阶段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在进气开始后产生一个向下运行时的气体路线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气缸往回运动的工作状态图;
附图4是图1的内回气孔加工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气动泵,在气缸体5内壁开有一对对称布置的内回气孔7,同一端的内回气孔有上下二个上孔71和下孔72,沿着同一根轴线垂直布置,开口在气缸体5内壁,壁内通过垂直于二孔之间的连接孔使其连通,二个连接孔中心线之间的距离9mm,内回气孔7的上孔71距气缸体上端面的高度36.5mm,内回气孔7的直径是3mm。
内回气孔7的加工方法是:从气缸体5上端面向下至36.5mm的高度上,沿轴向钻一个Φ3mm的通孔,然后在同一轴线上向下推移9mm钻另一个Φ3mm的通孔,再在两孔的垂直位置上沿着气缸体壁由上向下钻一个Φ4mm的孔,直至把该两孔直线位接通;然后对工艺孔进行扩孔。同样,过中心,在对面相同的位置加工与此相同的两个Φ3mm孔,一个Φ4mm孔,然后对工艺孔进行扩孔。再把外壁及上面的三个工艺孔用钢珠(球)堵住。从而使该二孔在缸体一定的位置上产生相通的状态,而不从其它孔口泄气即可以达到内回气结构原理。图1-图3是三个工艺孔用钢珠(球)堵住时的工作状态,图4所示是工艺孔连通时的状态。
该气动泵的工作原理是:安装在气缸体5内的气缸1在外面的气压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的力(如图1所示),在气缸1的密封体9到达内回气孔7的上孔71位置,(如图2所示),外面的进气就从内回气上孔71进入到达下孔72并通过气缸1的小回气孔61到达气缸内部的气缸芯4,进入的气体在气缸芯内部密封圈8和气缸芯助力弹簧62的作用下使气缸芯4产生向上运动,从而打开了气缸芯4的密封圈8,这样就使活塞组1的上体和下体产生了平衡,从而停止向下的运动。而这时原先在气缸1的下部和底部位置上的活塞2有一根压缩弹簧3,受到压缩后产生向上弹力,使气缸1下部的力大于上面的压力,气缸1向上运动。这样往复循环,从而形成了气缸往复运动(如图3所示)。
利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千斤顶的自动顶升往复运动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丰,未经张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89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