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能集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8983.9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7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顾雪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雪章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24;F24J2/4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红 |
地址: | 314301浙江省嘉兴市(海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热管,特别是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它主要适用于利用太阳能来吸收热量从而向家庭,宾馆等提供热水的场合。
背景技术
现在常用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包括内玻璃管1、吸收涂层2、真空夹层3、罩玻璃管4、支承件5和吸气镜面6,其中的吸收涂层2涂在内玻璃管1的外壁上,真空夹层3位于内玻璃管1和罩玻璃管4之间,支承件5与内玻璃管固定,吸气镜面6设置在罩玻璃管4的一端。这种结构的集热管其内玻璃管为圆形内管,有效采光面积较小,从而热效率较低,水温提升较慢;其次,内玻璃管为铝—氮/铝材料,使用时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2为渐变结构,以致发射比随温度上升不断加大,而且吸收涂层2中的铝离子在高温状态下,活泼性大大增加并发生漂移,从而造成膜层的迅速老化、脱落,直接影响了内玻璃管的集热效率和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效率更高的太阳能集热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太阳能集热管包括内玻璃管、吸收涂层、真空夹层、罩玻璃管、支承件和吸气镜面,吸收涂层涂在内玻璃管的外壁上,真空夹层位于内玻璃管和罩玻璃管之间,支承件与内玻璃管固定,吸气镜面设置在罩玻璃管的一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玻璃管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与内玻璃管连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内玻璃管为带有加强筋的高硼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由于内玻璃管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加强筋,即采用加强筋高硼管,把内玻璃管的内壁结构由原来的平面改制成垂纹,利用垂纹面的独特异形结构,进行360度全方位镀膜,故本实用新型比现有集热管的集热性能更好;吸收层具有超强的耐高温性,即使玻璃老化也不易脱落,避免了真空管因长期高温空晒造成的性能衰减等问题,使用寿命更长;高寒环境或日照不好时集热效果良好,即使气温极低照样有热水;吸收比提高30%左右,发射比减低45%左右,水温更高,热损更少,使用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太阳能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罩玻璃管部分打开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带有加强筋7的内玻璃管1、吸收涂层2、真空夹层3、罩玻璃管4、支承件5和吸气镜面6组成;吸收涂层2涂在内玻璃管1的外壁上,真空夹层3位于内玻璃管1和罩玻璃管4之间,支承件5与内玻璃管固定,吸气镜面6设置在罩玻璃管4的一端;加强筋7设置在内玻璃管1的内表面上,该加强筋7与内玻璃管1连成一体;本实施例中带有加强筋7的内玻璃管1为高硼管。
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技术参数经测试如下:吸收比α≥1.17;发射比εh≤0.0385;空晒性能参数Y≥282.6m2·℃/KW;闷晒太阳曝辐量H≤3.164MJ/m2;平均热损系数:ULT≤0.385W/m2·℃。
使用时,只要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到太阳能水箱上去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雪章,未经顾雪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89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