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板式耐磨阀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9136.4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0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玉臣 |
主分类号: | F16K3/26 | 分类号: | F16K3/26;F16K25/00;F16K31/53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6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耐磨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管道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由于现在市场上使用的大部分阀门都是用闸阀改制而成的,使用效果差。在输送含有各种固体颗粒的流体工况下,阀门使用寿命很短,2~3个月就需要更换,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因此,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开关灵活、能抗流体中固体颗粒强烈冲蚀、使用寿命长的阀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板式耐磨阀门,它能解决目前由闸阀改制而成的阀门,在输送含有各种固体颗粒的流体工况下,阀门使用寿命很短,2~3个月就需要更换,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密封圈、小齿轮、第二密封圈、左阀体、旋转阀板、压板、中心轴、第三密封圈、动力输入装置、第一滑动轴承、右阀体、定阀板、第二滑动轴承、第三滑动轴承、螺母、滚动轴承、第四密封圈;所述左阀体的出口法兰盘和右阀体的进口法兰盘固接,左阀体上的内台阶孔内装有小齿轮,所述小齿轮与旋转阀板突出的圆弧端面上的齿啮合,所述动力输入装置的输出轴穿过右阀体的进口法兰盘上的轴孔以及小齿轮装在左阀体的内台阶端面上的轴孔内,所述小齿轮与动力输入装置的输出轴固接,动力输入装置的输出轴与右阀体的进口法兰盘上的轴孔之间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一滑动轴承,动力输入装置的输出轴与左阀体的内台阶端面上的轴孔之间装有第三滑动轴承,左阀体内装有压板,右阀体内装有定阀板,所述中心轴的轴杆穿过压板、旋转阀板及定阀板的中心孔与螺母螺纹连接,中心轴的轴杆与定阀板的中心孔之间装有第三密封圈和第二滑动轴承,中心轴的轴杆上装有滚动轴承,所述滚动轴承位于定阀板的内台阶孔与螺母之间,左阀体的内台阶端面上的环槽内装有第二密封圈,右阀体上与左阀体相接触的端面上设有环向槽,所述右阀体上的环向槽内装有第四密封圈,左阀体的进口法兰盘上设有流体入孔,右阀体的出口法兰盘上设有流体出孔,旋转阀板上设有2~4流体过流孔,定阀板上设有2~4个过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旋板式结构,因此具有关闭严密、不漏水、密封可靠的优点。2、由于阀门密封面设有耐磨材料制成的耐磨片,因此能经受住流体中各种固体颗粒的强烈冲蚀而不损坏,极大地延长了阀门的使用寿命。3、本实用新型的阀门的高度是普通闸阀高度的一半,是普通截止阀长度的一半,因此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阀门便于在狭窄的空间和矿山尾矿排放场等缺少起重设备以及运输不便的地方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阀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下,动力输入装置20采用手轮9和蜗轮减速机12),图2是图1的左视图(拆去左阀体4后),图3是定阀板14上固定装有定阀板平键形耐磨密封片37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图6是旋转阀板5上固定装有旋转阀板平键形耐磨密封片39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C-C剖视图,图8是图6的D-D剖视图,图9是定阀板耐磨密封片35为定阀板平键形耐磨密封片37的主视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旋转阀板耐磨密封片36为旋转阀板平键形耐磨密封片39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左视图,图13是定阀板扇形耐磨密封环片41采用整体式结构的主视图,图14是旋转阀板扇形耐磨密封环片43采用整体式结构的主视图,图15是定阀板扇形耐磨密封环片41采用分体式结构的主视图,图16是旋转阀板扇形耐磨密封环片43采用分体式结构的主视图,图17是旋转阀板5上固定装有旋转阀板扇形耐磨密封片47的主视图,图18是图17的E-E剖视图,图19是定阀板14上固定装有定阀板扇形耐磨密封片45的主视图,图20图19的F-F剖面图,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阀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下,动力输入装置20采用大棘轮手柄3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玉臣,未经郭玉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91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