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热管式抽油杆的抽油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9656.5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3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君;兰凤江;任奉刚;高丹;房国新;伍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热管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6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式抽油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设备,具体说是一种带热管式抽油杆的抽油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在的采油生产中,在相同工况下,通常主要是采用以下方法来解决原油结蜡堵塞的问题:第一种方法是注入热载体采油装置,以连续或间断方式通过空心抽油杆内腔,向井内注入热载体(热水、热油、蒸汽)或化学药剂等来提高井筒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消除井筒结蜡,使油井能正常生产。第二种方法是空心抽油杆电加热装置,空心抽油杆电加热装置是在空心抽油杆内孔中穿入电缆并与抽油杆杆体形成回路,通以高频交流电,利用内集肤效应在空心抽油杆杆壁上产生热能,对油管内原油进行全程加热,以改善油管内原油的流动性,防止油管结蜡,从而有效地开采高凝、高粘原油。以上两种方法都同时存在着共同的缺陷是都要有不同的辅助设备,而且分别存在着占地面积大、投资费用高、结构比较复杂等特点,此外,电热法还存在井下爆管等危险,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抽油设备,可以有效防止油管结蜡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抽油机由绳索连接空心热管式多级密封、多级连接抽油杆,其内装有工质,并悬挂于管道中,空心热管式抽油杆下部分浸入原油中,空心热管式抽油杆下端接抽油泵,筛管装于管道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结构形式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将钻井抽油杆直接制造成热管,不仅省去以往结构中的附加结构,拆装方便,更重要的是该抽油杆利用热管的传热特性,把地下温度较高的原油的热量传送给接近地面的温度低的原油,从而稀释原油,便于开采,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和采油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是抽油机1由绳索连接空心热管式多级密封、多级连接抽油杆2,其内装有工质3,并悬挂于管道7中,空心热管式抽油杆2下部分浸入原油4中,空心热管式抽油杆2下端接抽油泵5,筛管6装于管道7底端。
热管是一种液汽两相对流循环热传输装置,它具有单向导热性能。利用这种性能设计的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
原油4的下部在井的底部温度较高,温度大概为50℃~80℃左右。而管道7的上部接近到地面的一百米左右温度为10℃~20℃之间,在上下的温差作用下,工质3吸收原油4底部的热量,蒸发到抽油杆2的上部,然后通过管壁放出气化潜热,释放到油井的上部来加热上部的原油,降低原油黏度,提高原油的流动性,如此反复循环往复,很好的解决了原油的结蜡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把油井抽油杆2直接制造成热管,节省了材料,并可在现场完成。所需的工质3可以在现场重复充装,该热管是多级密封连接的,其长度可以依现场情况而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热管分公司,未经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热管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96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余热利用溴化锂鼓风脱湿装置
- 下一篇:直动式二位三通电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