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89976.0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发明(设计)人: | 于如龙;张华;霍丽杰;孙丽娜;张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如龙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714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污水 净化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处理生活污水的净化装置,具体涉及的是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装置。
二、背景技术:
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排放的各类废水已使全国流经城市的大部分河流被污染,一些湖泊的污染程度已影响到很多城市的正常供水,其主要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排放于水中的COD、氨氮、悬浮物等超标。目前我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大都集中于某处建污水处理厂,耗用大量管材和电能等多项费用。污水的处理方法多采用生化处理法,即“A/O”法,这种处理方法工艺流程冗长。如:先设格栅间,格栅间建水池,在池中加装粗细格栅;出水进入较大的沉砂池,去掉污水中的细砂等物质,若分系列则沉砂出水进入配水池,把污水按要求分流到各系列的初次沉淀调节池,出水进入活性污泥池的生物氧化池,采用耗电量大的离心鼓风机鼓风曝气;生化池出水再进入二沉池,对生物絮凝物进行沉淀分离后,出水进入砂滤池,出水用氯消毒后进入储水池,再由泵房中的外输泵外排。同时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还要进行处理,如排入消化池进行消化浓缩后送入污泥处理间,进行污泥调制脱水。可见,这种处理方法流程长,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主要污染物净化效果不理想。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装置,这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装置用于解决目前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流程长,成本高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装置安装在地面以下,由自然腐化罐、厌氧沉淀消化罐、上流式生物滤罐、厌氧生物滤化罐、厌氧生物再滤罐、再生氧化沟依次串联而成,其中厌氧沉淀消化罐通过底部安装的管连接至上流式生物滤罐的上部,上述各罐及再生氧化沟内有保温层;上流式生物滤罐、厌氧生物滤化罐及厌氧生物再滤罐设有隔板,隔板上放置碎的石灰石或沸石或块状焦炭;再生氧化沟的前端设置伸出地面的拔风管,再生氧化沟内安装隔栅。
上述方案中的厌氧沉淀消化罐为二个。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全部埋在地下,不占地表面积,无需动力,利用污水流水落差产生能量为滤料清堵。
2、本实用新型工艺流程短,采用价格低低廉的石灰石或块状焦炭为滤料,成本低。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 进水口 2 自然腐化罐 3 厌氧沉淀消化罐 4 厌氧沉淀消化罐 5 上流式生物滤罐 6 厌氧生物滤化罐 7 厌氧生物再滤罐 8 再生氧化沟 9 拔风管10 净水出口 11 隔板 12 石灰石 13 焦炭 14 隔栅
五、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提供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这种埋地式无动力污水净化装置安装在地面以下,由自然腐化罐2、厌氧沉淀消化罐(3、4)、上流式生物滤罐5、厌氧生物滤化罐6、厌氧生物再滤罐7、再生氧化沟8依次串联而成,上述各罐及再生氧化沟8内有保温层;厌氧沉淀消化罐4通过底部安装的管连接至上流式生物滤罐5的上部,上流式生物滤罐5、厌氧生物滤化罐6及厌氧生物再滤罐7设有隔板11,上流式生物滤罐5的隔板11上放置碎的石灰石12,厌氧生物滤化罐6的隔板11上放置块状焦炭13,厌氧生物再滤罐7的隔板11上放置碎的石灰石12;再生氧化沟8前端设置伸出地面的拔风管9,再生氧化沟内安装隔栅14。
本实用新型进行污水处理时分为自然腐化阶段、厌氧沉淀消化阶段、厌氧生物过滤阶段、排风、再生好氧处理阶段。
自然腐化阶段:下水道的生活污水从进水口1进入自然腐化罐2,进行自然腐化。
厌氧沉淀消化阶段:此阶段在厌氧沉淀消化罐3、厌氧沉淀消化罐4中进行,将不易降解的大分子结构有机物水解成小分子和可溶性化合物,使其更易被微生物降解。
厌氧生物过滤阶段:此阶段在上流式生物滤罐5、厌氧生物滤化罐6、厌氧生物再滤罐7中进行,所谓上流式生物滤罐,是指对污水处理时污水从罐的上部流入的滤罐。首先,利用污水流动落差产生的能量,把沉淀消化后的污水从厌氧生物消化罐4的底部送到上流式生物滤罐5的上部,此罐中装有碎石灰石12,可以对污水吸附过滤、分解,从而使COD、BOD、悬浮物降低。然后再依次在厌氧生物滤化罐6、厌氧生物再滤罐7中,利用焦炭13和碎石灰石12对污水进一步吸附和过滤,使污水的COD及氨氮达到排放标准。
排风,拔风管9的高度高出临近楼房楼顶,将厌氧阶段产生的沼气及异味通过拔风管9排放至大气中。
再生好氧处理阶段,此阶段在再生氧化沟8中进行,隔栅14可以延长污水在再生氧化沟8内停留时间,使水面与空气自然接触,对再生氧化沟8内呈薄膜状流过的污水进行好氧处理。经此阶段处理后的污水从净水出口10流出。本实用新型借生活污水排放的自然冲力驱动污水走完处理流程,不需要水泵等电动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如龙,未经于如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899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