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除排垢功能的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0255.1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1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天德;李金玲;陈修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10 | 分类号: | F04B49/10;F04B47/12 |
代理公司: | 大庆知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建华 |
地址: | 163453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柱塞 短泵筒防垢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抽油机井上应用的一种抽油泵,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
背景技术: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正在油田被逐步工业化应用,但是由于注入地层的液体为强碱聚合物表活剂的复合体系,易与地层内物质发生水反应,进而导致在油井采出液体中含有大量的结垢元素。在抽油泵将井底液体举升到地面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以及运动摩擦等影响,会在抽油泵内生成垢并沉积下来,结果造成抽油机井抽油泵频繁卡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这种防垢泵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成垢物质的堆积,提高了抽油泵的检泵周期,但是通过应用却发现仍然存在下列问题:首先,目前长柱塞为光柱塞,随着磨损造成泵间隙的增大,不能刮除泵筒间隙所结的垢;二是均匀分布矩形防砂槽的长柱塞,槽的形状和分布位置不利于其内部垢的排出,同时停机时处于泵筒内的一段柱塞上的防砂槽易积垢造成卡泵。也就是说,现有的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防垢效果仍然不理想,需要作出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防垢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除排垢功能的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该种具有除排垢功能的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通过改变刮垢槽的形状和组合分布,使其具备刮垢、排垢双重功能,克服了抽油泵间隙结垢、槽内积垢现象,防垢效果非常理想,进一步提高了长柱塞泵适应三元结垢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具有除排垢功能的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包括游动阀、泵筒以及长柱塞等常规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长柱塞下端外表面上环绕开有上、下两个直角梯形刮垢排垢槽,其中上刮垢排垢槽直角在下,下刮垢排垢槽直角在上。结合这种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自身的结构特点,所述上、下两个刮垢排垢槽在长柱塞外表上的优选位置是位于长柱塞底端向上1.5米~3米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取上述方案,可以对泵筒内表面有效刮垢,并随着柱塞上下运动时液体的流动及时、有效地冲刷刮垢槽内的积垢,使其沿着斜面切线方向随液体流出,克服了长柱塞抽油泵泵筒表面结垢、槽内积垢现象。其次,此种槽形组合增加了柱塞运动时对液体的扰动作用,提高了携垢能力,降低了停机卡泵的几率。通过上述功能的实现可延长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的工作周期,降低卡泵事故,可以提高三元复合驱油的综合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游动阀,2-泵筒,3-长柱塞,4-上刮垢排垢槽,5-下刮垢排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种具有除排垢功能的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包括游动阀1、泵筒2以及长柱塞3等常规结构,结构上作出改进之处在于,在所述长柱塞3下端外表面上环绕开有上、下两个直角梯形刮垢排垢槽,其中上刮垢排垢槽4直角在下,下刮垢排垢槽5直角在上。
此外,结合这种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自身的结构特点,所述上、下两个刮垢排垢槽位于长柱塞3底端向上1.5米~3米的范围内将会取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使用时,将游动阀1与上端连接在抽油机上的抽油杆下端,通过长柱塞3与等直径泵的泵筒2的密切配合。上、下刮垢排垢槽通过长柱塞3的上下运动刮削泵筒2内壁所结的垢,上、下刮垢排垢槽运动到泵筒2以外后,其槽内刮下的垢屑受液体运动扰流冲刷作用沿槽的斜面方向排到流动的液体中,随着液体运动带到地面,防止泵筒和柱塞发生偏磨结垢,降低了停机卡泵的几率,延长工作周期。通过实验证明,常规的长柱塞短泵筒防垢泵经过这样的一种改进后,防垢效果非常理想,可延长三元复合驱抽油机井的工作周期,降低卡泵事故,提高了三元复合驱油的综合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02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