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0590.1 | 申请日: | 2008-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0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赵福臣;杨开远;王凤君;韩超;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化工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23D14/22 | 分类号: | F23D14/22;F23D14/46;F23D14/70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远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洪发 |
地址: | 163711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燃气 脉动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器,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
背景技术
我国油田中的原油加(热)水输送是原油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工艺环节。目前保证这一环节实现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使用以天然气为燃料、采用稳态燃烧方式的常规加热(炉)设备,如水套式加热炉等为了提高这些加热设备的热效率。而这些设备的关键部件是燃烧器,现有的脉动燃烧器进行温度场分布进行测试,发现脉动燃烧器燃烧时温度场剃度极大,表面温度分布极其不均,尤其是尾管与燃烧室连接处温度极高,与燃烧室平均温度相差超过300度,加之含油介质结垢导致热量不能及时传出,最终导致脉动燃烧器尾管失效,进而脉动燃烧加热炉不能正常工作,影响生产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由燃气入口管、空气入口管、燃烧室、释热室和炉管构成,燃烧室筒状的一端相间排列连接的至少一组燃气入口管和空气入口管、燃烧室的另一端与释热室连接,释热室的出口的圆弧形封头上呈放射状连接若干支炉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有若干支相间排列的燃气入口管和空气入口管径向连接于燃烧室一端的圆筒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与燃烧室相连接的释热室的圆筒直径大于燃烧室圆筒的直径,在释热室中径向设置了至少一块挠流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各挠流板上设同形或异形孔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封头与炉管的接口为曲线过渡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在脉动燃烧器内部根据需要设有挠流板,挠流板主要作用有热能重新分配和二次高效燃烧作用;在燃烧室尾部设有释热室,释热室采用不同直径的翻边尾管和不同形式的封头连接而成,主要作用有增大换热面积和光顺流道、流场比较均匀、烟气通过时间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具有燃烧效率高、燃烧强度高、换热性能高、排放的的烟气中污染物含量低,使用寿命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由燃气入口管1、空气入口管2、燃烧室3、释热室4和炉管5构成,燃烧室3筒状的一端相间排列连接的至少一组燃气入口管1和空气入口管2、燃烧室3的另一端与释热室4连接,释热室4的出口的圆弧形封头6上呈放射状连接若干支炉管5。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由燃气入口管1、空气入口管2、燃烧室3、释热室4和炉管5构成,燃烧室3筒状的一端相间排列连接了五组燃气入口管1和空气入口管2、燃烧室3的另一端与释热室4连接,释热室4的圆筒直径大于燃烧室3圆筒的直径。在释热室4的出口的圆弧形封头6上呈放射状连接若干支炉管5。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燃气脉动燃烧器由燃气入口管1、空气入口管2、燃烧室3、释热室4和炉管5构成,燃烧室3筒状的一端相间排列连接了三组燃气入口管1和空气入口管2、燃烧室3的另一端与释热室4连接,释热室4的圆筒直径大于燃烧室3圆筒的直径。在释热室4的出口的圆弧形封头6上呈放射状连接七支炉管5,封头6与炉管5的接口8为曲线过渡连结。在释热室4中径向设置了两块异形挠流板7。通过在传统脉动燃烧器内安装挠流板和释热器能够实现对整个脉动燃烧器温度分布进行调节控制,显著降低炉管与燃烧室连接处温度,解决局部失效问题,从而极大提高脉动燃烧器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化工机械厂,未经大庆石油化工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05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