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井下气液马达打井钻孔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0835.0 | 申请日: | 2008-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16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龚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智勇 |
主分类号: | E21B3/00 | 分类号: | E21B3/00;E21B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爱华 |
地址: | 163000黑龙江省大庆市让***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井下 马达 打井 钻孔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油田井下打井钻孔装置,具体涉及的是油田井下气液马达打井钻孔装置。
二、背景技术:
在石油勘探开发中,目前油田上使用的钻井机配套动力大,结构复杂,作业时间长。无论是利用冲击原理的钻井机,还是利用旋转原理的钻井机,其都是靠钻杆传递能量进行钻井作业的。高大的井架,诸多的钻杆,往往连、拆钻杆就是一项繁重的劳动,而将井架支撑起来,更需要两个油缸才能完成,工作时还需要二次提升主体设备来完成打井状态,且在打井过程中多数采用水泵往井中注水的办法,利用泥浆泵将泥石抽出。整个过程劳动量非常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打完井后钻井机移动相当困难。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田井下气液马达打井钻孔装置,这种油田井下气液马达打井钻孔装置用于解决现有传统打井钻孔装置效率低、劳动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田井下气液马达打井钻孔装置由动力输送系统和钻采切割系统组成,动力输送系统在地面上,动力输送系统由两个无级调速卷桶组成,卷桶由电机或液压马达驱动,其中一个卷桶上缠绕软管,另一个卷桶上缠绕电缆和视频管;钻采切割系统设置在井底,它包括电磁阀、软管推进机构及切割机构,切割机构由气液马达与钻头连接构成;卷桶上的软管向下伸入井内并与井底的气液马达连接,软管充压成为高压软管,把地面上的电机或液压马达的动力提供给井底的钻头。
上述方案中的电机连接减速器,减速器连接卷桶。
上述方案中液压马达连接卷桶。
上述方案中软管推进机构由软管推进缸、燕尾槽活动座、燕尾槽固定座、卡紧缸、卡紧头、卡紧缸支架组成,软管推进缸的推进杆连接燕尾槽活动座;燕尾槽固定座有条形锥齿,燕尾槽活动座有槽,燕尾槽活动座与燕尾槽固定座滑动连接;燕尾槽活动座与卡紧缸支架固定在一起,卡紧缸支架上固定卡紧缸,卡紧缸连接卡紧头。
上述方案中动力输送系统安装在车上,车上同时还装有配电柜、电脑、荧光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用高压水(或气),分别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进行油田打井,特别是水平打井,可在多个方向(4~6)上进行钻采和延伸,极大的提高了采油效率和产量,是国内外最先进的采油方法之一。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C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1打出的水平井方位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1打出的另一种水平井方位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D-D剖视图;
图9是图7井下部分的放大图。
1电机 2卷桶 3软管 4拉力弹簧 5齿条 6齿轮 7橡胶轮 8液压缸支架 9液压缸 10油缸架底座 11橡胶轮 12液压缸 13电磁阀 14视频头 15钻头 16气液马达 17卡紧缸 18卡紧头 19卡紧缸支架 20减速器 21燕尾槽固定座 22燕尾槽活动座 23软管推进缸 24金属弯管25钻头 26气液马达 27卡紧缸 28卡紧缸支架 29卡紧头 30燕尾槽活动座 31燕尾槽固定座 32配电柜 33软管推进缸 34电缆 35视频管36滑动胀块总成 37荧光屏 38输水泵 39水箱 40进水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智勇,未经龚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0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电预热装置
- 下一篇:红外线感应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