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氧化碳集气卡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91796.6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4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郭春生;沈澄;曹掌歧;黄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97 | 分类号: | A61B5/097;G01N1/22;G01N33/49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伟刚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氧化碳 集气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集气体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用于在医学呼气诊断中采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背景技术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指示出人体是否感染某些疾病。专利申请号为“14CO2气体采集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进、出口的腔体和固定在腔体内的吸收组件,在上述腔体上设置有将吸收组件部分或全部暴露于腔体外的窗口。然而,上述腔体的吸收组件暴露于腔体外,使得吸收组件上吸附的粉末容易脱落;而且在需要将该装置放到检测仪上时,窗口的窗门增加了操作步骤。另外,上述采集装置的吸收组件设置在腔体内,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流动,而且迫使二氧化碳在腔体内没有吸收组件的部分流出,不利于二氧化碳与吸收组件的接触反应,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专利号为“200420150457.2”、名称为“二氧化碳集气卡”的中国专利也公开了采集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该装置在检测窗设置透明薄膜并通过环状气流导向轴将呼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到气流导向轴与透明薄膜之间的吸收层。然而该集气卡在气流方向仅有一个检测窗,由于吸收层对于呼入的气体具有阻力,因此呼入的气体极易沿着气流导向轴从出口流出,而不能达到检测窗位置的指示剂,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使用上述集气卡检测成功率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二氧化碳集气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二氧化碳集气卡,包括有气流通道以及设于所述气流通道两端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上设有至少两个检测窗,每一检测窗的上设有低β吸收率的透明薄膜且所述气流通道内每一检测窗位置设有吸收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集气卡中,所述气流通道由两拼合件拼合而成,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环状气流导向轴,所述环状气流导向轴上开设有与所述气流通道相通的气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集气卡中,所述气流通道由两拼合件以及覆盖于所述两拼合件外侧的覆盖片组成,所述气流通道包括位于所述两拼合件内侧并与进气口连通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两拼合件外侧与所述附盖片及透明薄膜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两拼合件内侧并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之间通过通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集气卡中,所述拼合件的内侧设有多个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集气卡中,每一所述拼合件的内侧具有分别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相连的凹室、每一所述凹室内设有连通内侧和外侧的通孔,所述检测窗之间以及所述检测窗与所述通孔之间通过拼合件外侧的导气凹槽相通,所述覆盖片覆盖所述通孔及导气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集气卡中,所述气流通道壁上设有指示窗,所述指示窗上设有指示剂。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氧化碳集气卡中,所述进气口、出气口以及至少两个检测窗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集气卡,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检测窗,增加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气流通道内的行程,从而增加了其与吸收层之间的反应时间,提高了采集样品的效率;并且多个检测窗同时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此外,集气卡不用揭开窗口即可直接进行测量,避免样品污染仪器和环境的可能,操作更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集气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集气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二氧化碳集气卡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氧化碳集气卡实施例的示意图。该集气卡由两个片状拼合件10拼合而成,其包括有进气口11、气流通道12以及出气口16。其中在气流通道12壁(即拼合件10)上设有两个检测窗13,每一检测窗13上设有透明薄膜(图中未示出),该透明薄膜为低β射线吸收率薄膜,通常其厚度小于0.35um。两拼合件10拼合并在检测窗位13处覆盖透明薄膜后,气流通道12除进气口11和出气口16外封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17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