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92159.0 | 申请日: | 2008-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3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侯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镇国 |
主分类号: | F24F6/12 | 分类号: | F24F6/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湿器 | ||
1.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303)和水箱(315),所述底座(303)上设有水箱(3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3)上设有第一孔(343),所述第一孔(343)内设有超声波打水器(305),所述底座(303)上设有副水槽(306),所述副水槽(306)上设有导气管(304)、出雾口(308),所述底座(303)上设有风扇(302)和电机(314),所述水箱底座(319)上开有出水口(320),所述出水口(320)上设有出水阀门(321),所述水箱(315)上开有出气口(317),所述出气口(317)与水箱底座(319)之间设有出气管(318),所述水箱(315)内或水箱(315)外设有旋转轴(316、307),所述旋转轴(316、307)上接合有装饰物(345、325)或延伸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16、307)上接合一风叶于水箱(315)内,或接合另一风叶于水箱(315)外,以结合装饰物(345、325)或与延伸机构接合使用或至少一盏灯设于水箱内或水箱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16、307)接合至少一齿轮于水箱内或水箱外,以结合装饰物(345、325)或与延伸机构接合使用或至少一盏灯设于水箱内或水箱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16、307)接合至少一偏心轮于水箱内或水箱外,以结合装饰物(345、325)或与延伸机构接合使用或至少一盏灯设于水箱内或水箱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316、307)接合至少一磁铁于水箱内或水箱外,以结合装饰物(345、307)或与延伸机构接合使用或至少一盏灯设于水箱内或水箱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内的副水槽内包含自动断电安全装置,所述自动断电安全装置有一磁铁及附加浮力物质,线圈感应棒置于隔水管内,当副水槽内充水时,使磁铁及附加浮力物浮起,而使线圈感应棒感应通电,当副水槽内水位过低时磁铁及副加浮力物下降超过线圈感应棒时电路即自动关闭;
所述电机带动风叶并吹向发热片打出热风,由出雾口吹出水雾,由出风口吹出热风;
所述底座上还包含一线圈,磁铁,轴心,摇臂,摇棒,固定架,当线圈通电时,产生磁力而使置于轴心上之摇棒之磁铁因同极磁性相推之力而使之摆动,进而推动摇臂运动,当出雾口排出水雾时,装饰物同时可做前后摆动之动作;
至少一片磁铁或第一组磁铁转芯松配其中;一固定片固定于中间连接器或于中间连接器垂直固定的轴芯上端,以防止第一转芯滑落;至少又一片磁铁或第二组磁铁转芯位于水箱底座的下端,一电机驱动磁铁或第二转芯于水箱内或水箱外,以结合装饰物或与延伸机构接合使用;
至少一个齿轮和至少一个由电机传输到磁铁或第二转芯的传动组件于水箱内或水箱外,以结合装饰物或与延伸机构接合使用;
所述第一磁铁或第一转芯上接合一风叶片而驱动位于透明水箱内的液体、亮片或雪花;
所述第一转芯接合第一齿轮,至少另一个第二齿轮与之啮合,而带动啮合于第二齿轮上带有内齿轮的圆盘转动,当另一第三齿轮或一装置物接合于第一转芯做旋转运动时而带有内齿的圆盘上的装置物做反方向转动;
所述第三齿轮至少啮合于另一个第四齿轮,至少一支架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支撑至少一轴连接第四齿轮及至少一偏心轮、至少一偏心柱,及导引至少一带有横槽的上、下滑块;至少一偏心柱活动于此上、下滑块的横槽内;至少一上、下支柱,上端接合至少一装饰物经由至少一支架支撑,下端接合于至少一支架内的至少一滑块上端,当第三齿轮转动时,带动整个含内齿的圆盘旋转,及至少一组机构上的至少一装饰物做上、下运动并跟随带有内齿的圆盘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或第三齿轮上加上一伞柱,伞柱底端固定于第一齿轮或第三齿轮上,伞柱上端接合一伞盖作旋转动作;
所述一支架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支架上至少有一根支撑轴管来支撑至少一根转动轴,此转动轴一端接合第四齿轮齿合于第三齿轮并结合偏心轮、偏心柱;偏心柱上接合一摇臂,摇臂接合一装饰物,当第三齿轮旋转时,也带动摇臂接合的装饰物做前后,上下的动作并跟随带有内齿的圆盘转动;
所述支架上至少有一根支撑轴管来支撑至少一根转动轴,而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此第一转动轴一端有另一齿轮啮合于第三齿轮,并接合一偏心轮、偏心柱,偏心柱活动于一带有横槽的摇臂中,摇臂一端接合一横轴,松配合于支架上的支撑轴管中,摇臂上接装饰物,当第三齿轮旋转时也带动摇臂上之装饰物做前后摆动并跟随带有内齿的圆盘转动;
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接合另一片偏心轮、第二偏心柱,此第二偏心柱活动于第二摇臂的横槽内,第二摇臂接合另一横轴,松配合于支架上端的支撑轴管中,第二摇臂上端并接合另一装饰物,当第三齿轮转动时,带动此二摇臂上的饰物做同方向、或一前一后的前后摆动并跟随带有内齿的圆盘转动;
所述第四齿轮齿合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上接一偏心柱,活动于一摇臂内之横槽中,并松配合于一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之圆柱,一支架稳固所有零件,并防止滑动而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摇臂的一端凸出一柱于支架外,可接合一装饰物,当第三齿轮转动时,也带动此机构及装饰物做左右之动作并跟随带有内齿的圆盘转动;
所述偏心轮及固定于其上的偏心柱,固定于第一齿轮上,一活动圆轴接合第四齿轮及一带有横槽之摇臂,松配合于一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之圆柱,偏心柱于此摇臂内之横槽中活动;另一第二圆轴接合第五齿轮齿合于第四齿轮,亦松配合于另一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之圆柱,一支架支撑定位并防止所有零件松动而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有2个T型柱穿过支架而固定于2个活动圆轴上,当偏心轮转动时,带动2个活动圆轴之T柱及T柱面上之装饰物做左右摇摆之动作并跟随带有内齿的圆盘转动;
所述偏心轮及固定于其上之偏心柱固定于第一齿轮上;至少一活动圆轴接合至少一带有横槽之摇臂,松配合于固定在带有内齿的圆盘上的至少一个圆柱上,偏心柱活动于至少一个带有横槽的摇臂中,一支架支撑定位并防止所有零件松动而固定于带有内齿的圆盘上,至少一T型柱穿过支架,而固定于至少一活动圆轴上,当偏心轮旋转时可带动至少一件装饰物做左右摆动并跟随带有内齿的圆盘转动;
所述第一齿轮接合于第一转芯,至少另一个第二齿轮齿合于第一齿轮,至少一支架固定于固定片上,支撑至少一轴接连至少一第二齿轮及至少一偏心轮,至少一偏心柱,及导引至少一带有横槽之滑块;至少一上下支柱,上端接合至少一装饰物,经由此至少一支架支撑,下端接合于上下滑块的上端,至少一偏心柱活动于此至少一滑块的横槽内,当第一齿轮转动时,带动至少一机构及至少一装饰物做上下运动;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第一转芯上,一支架固定于固定片上,支架上至少有一根支撑轴管来支撑至少一根转动轴,此转动轴一端接合一第二齿轮齿合于第一齿轮并结合偏心轮、偏心柱;偏心柱上接合一摇臂,摇臂接合一装饰物,当第一齿轮旋转时,带动和摇臂接合的装饰物做前后,上下的动作;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于第一转芯上,一支架有至少一根支撑轴管来支撑至少一根传动轴,而固定于固定片上,此第一转动轴一端有另一齿轮齿合于第一齿轮,并接合一偏心轮、偏心柱,偏心柱活动于一带有横槽的摇臂中,摇臂一端接合一横轴,松配合于支架上的支撑轴管中,摇臂上接装饰物,当第一齿轮转动时带动摇臂上之装饰物做前后摆动;
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接合另一片偏心轮、第二偏心柱,此第二偏心柱活动于第二摇臂的横槽内,第二摇臂接合另一横轴,松配合于支架上端的支撑轴管中,第二摇臂上端并接合另一装饰物,当第一齿轮转动时,带动此第二摇臂上的饰物做同方向、或一前一后的前后摆动;
所述延伸机构第一齿轮固定于第一转芯上,并齿合于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接一偏心柱,活动于一摇臂内之横槽中,并松配合于一固定于固定片上之圆柱,一支架稳固所有零件,并防止滑动而固定于固定片上,摇臂的一端凸出一柱于支架外,可接合一装饰物,当第一齿轮转动时,此机构及装饰物做左、右之动作;
所述延伸机构包括一偏心轮及固定于其上之偏心柱,固定于第一转芯上;一活动圆轴接合第一齿轮及一带有横槽之摇臂,松配合于一固定于固定片上之圆柱,偏心柱于此摇臂内之横槽中活动;另一活动第二圆轴接合另一第二齿轮齿合于第一齿轮,亦松配合于另一固定于固定片上之圆柱,一支架支撑定位并防止所有零件松动而固定于固定片上,有2个T型柱,穿过支架而固定于2个活动圆轴上,当偏心轮转动时,带动2个活动轴之T柱及T柱面上之装饰物做左、右摇摆之动作;
所述延伸机构包括一偏心轮及固定于其上之偏心柱,固定于第一转芯上;至少一活动圆轴接合至少一带有横槽之摇臂,松配合于固定在固定片上至少一个的圆柱上,偏心柱活动于至少一个带有横槽的摇臂中,一支架支撑定位并防止所有零件松动而固定于固定片上,至少一T型柱穿过支架,而固定于至少一活动圆轴上,当偏心轮旋转时可带动至少一件装饰物做左、右摆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镇国,未经侯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9215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